2月27日,贵州省黔西市雨朵镇扯泥社区,田垄间满目青翠,成片韭菜长势喜人,韭菜香味扑鼻而来。
“种韭菜投入低、易管理、效益高、风险小,平均每年可收割4次。”全国人大代表、雨朵镇党委书记付庆梅说,韭菜每亩有8000元的收益。“2000亩不够,种植面积还得再扩大。”2020年,付庆梅上任雨朵镇党委书记后,进行了大量调研走访、座谈交流,梳理总结韭菜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心里有了底气。“北方人吃的面食里有韭菜,广东人吃海鲜、煲汤要韭菜,就连贵阳市场上的韭菜都供不应求,缺口很大。”她说。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生产能力亟需提升。通过“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运作模式,雨朵镇引进6家收购公司,形成覆盖13个村、社区的合作社,发展30余户种植大户,带动1200多户农户。同时,建起分拣工厂、冷库等配套设施,打造从种植、保存、加工到销售的完整路径。看到市场、接了订单,企业不愁收了没处卖、群众不愁种了没处销,大家都放开了胆子干,镇里的韭菜种植规模随之扩张到5000亩,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为进一步拓展韭菜市场,雨朵镇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成功打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市场。在韭菜“产地直销”交易市场,产收季时每天发出30多万斤韭菜,一年能卖出3000多万斤。按照“强链、补链、延链”思路,雨朵镇还谋划了韭菜面条加工,去年卖了3000多万元。
“产业振兴落脚点是让农民增收致富,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付庆梅说,除了韭菜产业,雨朵镇还同步发展高粱、食用菌、圣女果等产业。同时,建起分拣工厂、冷库等相关配套设施和项目,从生产、保存、加工、销售等方面规划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路径,带动农民家门口打工挣钱、创业增收。
春节刚过,付庆梅就谋划实施6000亩高粱种植,由镇农业服务中心提供技术保障,与公司签订销售合同,高粱干粒以每斤3.6元的保底价进行销售,让村民种有所得,销售无忧。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除了韭菜和高粱,雨朵镇积极引进龙头公司2个,以黔西市雨朵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统领,持续巩固13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功能作用,在“扩韭菜”“推食用菌”“稳地萝卜”“保高粱”之外,还稳定种植水稻5000多亩、油菜种植1.7万亩,为粮食安全作贡献。如今,雨朵镇的土特产远销国内多个省份,13个村(社区)均有特色产业覆盖,2023年脱贫人口年人均收入在1.4万元以上。“镇里六七十岁的老人在工厂里拣拣黄叶、扎捆韭菜,一天能拿到七八十元,可开心了。”她说。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付庆梅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通过近一年的调查,她发现,按照现有2098元/亩的高标准农田投入标准,仅能够对农田进行简单工程建设,难以建成真正意义上的高标准农田。她建议,针对西南地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县市,应从建设高标准农田投入标准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
黄静 周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