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两会之共富圆桌会 | 小村庄如何“卖风景”
2024-03-06 17:0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农文旅产业一直是广大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的重头戏,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提“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有相关资源禀赋、有意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如何抓住风口促进农民增收?本期“共富圆桌会”,我们邀请来自安徽、贵州、海南、江苏基层一线的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和相关领域专家,就小村庄如何“卖风景”进行探讨。

  主持人:许露露

  嘉宾:

  王建伟 全国大人代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卢丹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镇宁县六马镇致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苏少洪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欧阳华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

  张丹 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参加本期“共富圆桌会”。四位代表来自天南海北,所在的乡村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请先和我们分享一下各自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

  王建伟:霄坑村位于九华山西脉的高山峡谷中,森林覆盖率达96%。曾经的霄坑村,散户种茶收益低,生态也受影响。村党委痛定思痛,提出“要想富起来,先保护好自然生态,再逐渐规范发展”,将“严禁毁林种茶,保护生态环境”写入村规民约,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村子依托本地龙头企业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培育公用品牌“霄坑绿茶”并成功打入市场。茶产业带来了人气,村“两委”引导村民利用闲置农房改扩建15家星级“农家乐”和两处特色民宿,培育出“霄坑人家”公共品牌。同时,村集体还注册成立了旅游管理服务公司,带动30多户农户通过旅游产业增收150多万元。

  王建伟代表(贵池区委组织部供图)

  卢丹:我们致富村也是依托特色产业发展旅游的。原本我们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名虽叫“致富”,但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产业缺乏,致富村“徒有其名”。脱贫后接续奋斗选准蜂糖李产业,现在种植面积达4800亩,还注册了“致富有李”品牌,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0元增长到2万多元。立足优美的自然环境,加上我们的布依族文化,借助蜂糖李产业发展带来的流量,我们打造特色民族村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拓宽了致富路。村民过去只知道李子熟了要拉出去卖,现在想不到会有游客上门来采摘,去年李子成熟时,不少种植户每天能接待几十名游客。

  卢丹代表(镇宁县委组织部供图)

  苏少洪:博后村位于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南部,毗邻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玫瑰谷等景区。以前,种椰子和养猪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只有5000多元。2017年6月,博后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变化。我们以此为契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特色餐饮业和文创产业。目前,博后村共有民宿64家,客房1900多间,是海南最大的民宿村之一。今年春节假期,博后村共接待游客46703人次。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600元。

  苏少洪代表(博后村供图)

  欧阳华:白塔村依山傍水,毗邻常州天目湖,多年前是个有名的“扶贫村”。近年来,我们白塔村深化“生态立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理念,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美丽乡村创建之路,在发展中坚持“留青山、保绿水、守净土”,打造了白塔农业、白塔生态、白塔文化、白塔旅游四大产业和白塔味道等系列产品,有效促进了文旅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白塔村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村人均年收入超过5.8万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超1700万元,吸引了300多名年轻人回村创业就业,为白塔村注入了新鲜活力。

  欧阳华代表(白塔村供图)

  主持人:结合村里目前的乡村文旅发展现状,请你们谈谈对“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的看法与做法。

  苏少洪:随着乡村文旅产业不断迭代升级,如今的游客早已不满足于单一的游玩体验,因此要想把游客引过来、留下来,仅有美丽的风景远远不够。为此,我们村在提高民宿、餐饮等服务质量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更多元的消费场景和更独特的消费体验,实现与邻近亚龙湾星级酒店的错位发展。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是博后村错位发展的发力点,更是长足发展的底气。作为纯黎族聚居村庄,博后村充分挖掘黎族文化特色,包括黎锦、黎陶、黎歌以及黎族舞蹈等,与游客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有机融合。同时,博后村还打造出不同主题文化活动,像今年春节有新春长桌宴、乡村集市、民宿表演等,提供更丰富的游玩体验。

  欧阳华:白塔村已经在探索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比如去年我们的《千年铁魂·江苏情》大型文艺演出项目正式投入运营,200多名演员通过实景展示、读白、舞蹈等形式,配合高科技舞台效果,生动展示江南制陶文化、茶文化等,节假日场场爆满,村民既增加了劳务收入,还可获得收益部分10%的分红。除此之外,村里打造了开花路灯一条街“网红”项目,开辟了特色美食小吃经营点,还推出了套票销售模式,打造“夜游白塔”新业态,促进乡村夜经济的繁荣,把“人流量”真正转化成了乡村居民的“现金流”。

  王建伟:我认为文旅融合,必须注重游客看重体验和参与的心态,把握适应这种变化,才能做好融合文章。2017年以来,我们累计投入750多万元打造省级美丽乡村,不搞大拆大建,而是依山就势实施微改造,保留乡土韵味本色,两个自然村已成为游客驻足地、网红“打卡点”。为丰富游客沉浸式体验,我们注重串点连线,先后建设采茶体验基地、茶园观光步道、茶事体验馆等节点,连同霄坑大峡谷、龙池等景点,形成独特的风景线。2022年,我们还创作了村歌《九华深处·神奇霄坑》,并在中国村歌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霄坑声音”传遍大江南北。

  主持人: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以党建引领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欧阳华: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强化发展规划,对区域内的资源统筹开发、差异化经营,打造乡村文旅精品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升级文旅产品,吸引更多人流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新业态IP,擦亮“金字招牌”。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财政预算、专项资金、社会资本引入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完善政策支持,尤其在乡村文旅项目发展立项、用地、规划、审批等环节重点帮扶,真正把文旅产业做活、把城市游客留下、把农民特产卖出。

  苏少洪:要实现这一目标,基层党组织既要把舵定向也要靠前服务。还是以我们村为例,随着名气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慕名前来,我们高兴的同时,也很清楚产业发展必须立足长远。2019年,村里成立了三亚第一家村级民宿协会,通过设置准入门槛筛选经营者,引导民宿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同时,村党总支一直保持很强的靠前服务意识。平时积极响应经营者反映的问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全力提升游客游玩体验。今年春节前夕,我们提前准备,在道路两旁挂上灯笼、中国结等,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还成立了应急组织领导小组,临时聘请30名安保队员加强重要路段的巡逻和道路疏通。

  卢丹:村党组织要想在前、做在前,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强大发展合力。我们村党支部同驻村工作队牵头,组建自媒体团队,依托独特山水田园风光、冰臼景观,通过摄影、写诗、徒步等活动,积极向外宣传推介致富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推动农旅融合。今后我们打算重点发展户外探险、自驾露营、生态农业观光等,规划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拉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主持人:张教授您好,也请您谈一谈对“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的研究与思考。对那些有条件“卖风景”促增收的乡村,提出一些建议?

  张丹(受访者供图)

  张丹: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乡村文旅深度融合的概念,这是针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出的新思路和新指导方针。一方面需要乡村文旅产业规划具有跨界思维,打破边界局限性,生态农业、乡村文化、旅游体验等多个产业协调发展,形成整体优势。另一方面,深度融合是应对市场挑战的需要。传统旅游模式同质化较高,不同地区缺少差异性,难以吸引新顾客和新需求,需要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基于这样一种战略格局,乡村如何“卖风景”,需要从三方面进行思考。一是不断探索丰富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树立不同地区的独有品牌形象;二是加大乡村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如统筹旅游停车场和充电桩布局,实现网络信号覆盖、完善游客服务点等;三是积极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提升乡村旅游业态、产品和服务,以科技驱动乡村文旅发展。

  本报记者 许露露 周静文 刘凤双 朱秀霞

  通讯员 周正宇 刘太东 何林 唐佳璐 唐舒烨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