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广东省清远市乡村田野间漫步,只见一栋栋农家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村组公路通达顺畅、一个个致富产业活力尽显,连缀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和美乡村画卷,这得益于当地激发基层内生动力的探索。
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中,清远市聚焦镇街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村民小组长等基层骨干,引导其想事、谋事、干事,以点及面激发乡村活力。
清远市组织村民小组长到典型村开展现场教学。(清远市委组织部供图)
大抓镇街推动强镇带村
“我们可以更直接地学习领会市委决策意图,也感受到市委对我们乡镇‘一线施工队长’的厚望,这让我们受益匪浅、深受鼓舞、动力十足!”回想4月初列席清远市委常委会会议,该市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如是说。
作为农业大市,清远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推动强镇带村,这在镇街书记的选育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我市建立镇街书记以视频会议形式列席市委常委会会议,参加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会议等机制,并分批轮流安排镇街书记在常委会上直接汇报工作情况,以“一竿子插到底”的举措,推动中心工作在基层一线更快更好落地落实。”清远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清远还推动市领导结合“百千万工程”挂点县、镇责任制工作,通过蹲点调研、召开现场会、访谈交流等方式,对镇街书记“传帮带”,有效提升镇街书记抓工作落实能力,压实抓村管村责任。同时选派100名优秀年轻干部“双向挂职”,其中,安排42名市直机关年轻干部“下挂”到乡镇挂任党政班子成员,带着政策要求、中心任务奔赴一线“主战场”,助力镇域发展,带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安排52名县、镇年轻干部到市直单位挂任中层副职,更好领会掌握市委“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争取挂职单位及上级资源,更好推进重点项目落地。
明确奖优罚劣,才能激励比拼赶超。2023年以来,清远市委对表现突出的镇街书记大胆提拔使用,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及时调整,释放出重基层、重实绩的信号。
育好“头雁”多方“充电提能”
喀斯特地貌、田园风光、野奢营地……记者眼前的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村风景如画、游人如织,很难想象它曾是个“空心村”。村党总支部书记邹瑞文2016年开始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文旅产业,盘活了土地资源。
去年以来,通过“十个思考”厘清发展思路,邹瑞文进一步盘活彭屋村小组60余亩闲置土地,开发建设“七十三家房客”康养民宿项目,升级了村里的文旅业态,彭屋村经济合作社和村民每年获得土地出租收入1.54万元,还能参与年总营业收入分红。
何为“十个思考”?“基层党组织书记‘十个思考’是清远市强化基层党建的‘重头戏’,也是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岗位实践的一个重要抓手。”清远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内容包括是否正常开展组织生活、上级党组织要求抓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切实解决了哪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10个方面内容,帮助基层党组织书记从“千条线”中捋出“主线”。
记者看到,在“清远市基层党组织培育平台”上,各级基层党组织对“十个思考”中“立足岗位职责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谋划和思路”共6292条。其中涉及增加村集体收入、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等方面的工作思路,共2788条,占44.3%,乡村振兴、盘活土地资源、种植养殖、百千万工程、基层治理是高频词汇,出现次数超1700次。
在全面摸清“头雁”底数情况下,市委组织部对“头雁”开展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小班培训,组织南北县(市、区)村级党组织书记跨村研学,推动农村党组织书记到镇跟班学习,引导其围绕中心工作改进方法谋事、干事。经过一场场“充电”和精准帮扶,广大“头雁”干事创业更有目标、更有劲头。
凝聚合力发挥“小组长”大作用
清城区东城街道新桥村赤草村小组,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地现在披上了绿衣,让人心旷神怡。村民小组长李桂林组织村民内部协商,盘活村小组闲置土地220余亩,出租种植果蔬和绿化树等,不但带动了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还能为村集体每年增收约28万元。“参加培训后,我对带动村民增收、扮靓村容村貌更有底气了!”李桂林说。
李桂林所说的培训,是5月24日清远市召开的第二轮全市村民小组长助力“百千万工程”专题培训示范班,开班式在市委党校设主课堂,各县(市、区)及乡镇(街道)设分课堂,逾万人参与。
清远有近1.9万个村民小组。“村民小组长上通村级组织,下连群众,如同一根针眼串起基层组织和千家万户。清远将村民小组长培训纳入基层干部培训范畴,分期分批开展全员培训,努力建成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民小组长队伍。”清远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2023年,今年的培训在开展理论授课的基础上,以跨县、跨镇、跨村三种交流学习模式,增设典型村现场案例教学,让学员们零距离感受山乡蝶变,进一步交流经验、提振士气、增强本领。”
现场对标先进、找准差距,村民小组长开展工作有了新思路、新方法。阳山县杨梅镇坪洞村水浪村村民小组长陈雪平盘活千亩李花基地自然资源,带动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业,为村民每年创收超20万元。英德市英红镇新岭村罗屋组村民小组长罗文友积极发动群众,整合盘活闲散地、撂荒地、园林地等土地资源760亩,引进外地投资商种植茶叶、麻竹,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0万元。
放眼清远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被充分激发,土地、特产、文旅等资源逐渐呈现出“化学反应”“乘数效应”,迸发出创新创业的无限可能。 本报记者许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