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梅山社区:税费改革惠农强农
2024-08-20 14:4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炎炎夏日,蝉噪人迹少。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白湖镇梅山社区一望无际的碧绿稻田里,不时有白鹭飞起,几架无人机在低空作业。种粮大户朱中文站在荫凉下笑着说:“现在种田真是省心又省力啊,我流转了439亩农田,稻虾共养加上油麦连作,一年赚30万元不成问题,这样的好效益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朱中文说的“以前”,是指农村税费改革之前。那时候,农民种地不仅要交农业税,还有特产税、水费电费、教育提留等“三提五统”,各项加在一起一亩地最多要交200多元。沉重的负担,挫伤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很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土地撂荒了,梅山社区日益“空心化”。

  转机出现在世纪之交,一首田野上的惠农“变奏曲”自安徽唱响,火遍全国。

  2000年3月,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税费改革,逐步规范减少涉农收费,并在2005年宣布全省取消农业税。白湖镇财政所的档案室内,至今仍保存着梅山社区的农村税费征收清册、票据。到2006年,存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在全国范围内终结。自此,关于农村税费的历史书册彻底合上。

  农村税费改革如一粒火种,迅速重燃了农民种地的热情,激活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一池春水”。作为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第一批试点村,梅山社区种粮大户多了起来,田野上的新技术、新品种层出不穷。2010年前后,梅山社区一亩地两季稻效益能达到500元左右。“国家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接二连三地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耕地又成了‘香饽饽’,我们农民切实感受到种地有赚头有奔头。”朱中文感慨万千。

  紧跟惠农政策的“指挥棒”,梅山社区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生产规模,目前,全村耕地面积已达8832亩。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持续推进中,梅山社区通过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机械化操作,不断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农业之路越走越宽。

  “我们采用的是湿润灌溉法,田里不像一般的稻田漫着水,这样增加土壤透气性。施肥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采用综合绿色技术方案,插秧是工厂化旱育毯状秧机插……”说起种粮方式的变化,梅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何昌会如数家珍。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益,梅山社区除了采取“稻麦连作”“油麦连作”模式,还积极探索“稻田+”综合种养循环模式。近年来,梅山社区依托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村企联建”,发展稻虾种养特色产业。利用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充足饵料,再利用小龙虾的排泄物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物肥,这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使得两者品质都得到了保障,生态环境也进一步改善。这条“稳粮增虾、提质增效、绿色生态”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之路,更成为梅山社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径。如今,梅山社区稻虾生态种养面积发展到6000亩,年综合产值达到3600万元。

  “我有200多亩田搞稻虾综合种养,小龙虾的品质那可是远近闻名,今年依然供不应求,后期成熟的稻米品质也很好、符合绿色生态标准,市场价格会比常规品种高。下一步,我打算探索错峰养殖,避开小龙虾上市的高峰期,从而获得更多市场竞争优势。”朱中文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刘琼 通讯员 赵明辉 王浩 实习生 蒋歆

  生态农田美,翩跹白鹭飞。巢志斌 摄

  梅山社区农田。(庐江县委组织部供图)

  俯瞰梅山社区。(庐江县委组织部供图)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