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里”养老,幸福有点不一样
2024-09-03 15:45:00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走进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幸福里”社区,只见入住的老人们拉家常、做手工、看电视,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幸福里”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入住老人为苦槠果实脱壳。 张俣辰 摄

  “原来住在山区,房子比较破旧,很不安全,生活就医也不方便。这里便利多了,孩子们总算可以放心在外打工上班了。”富井村的方家福夫妇已经在“幸福里”社区住了大半年,对社区的生活很满意。

  “幸福里”社区,是福建省建瓯市创新建设的开放型养老社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近年来,建瓯市不断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在小桥镇率先开展农村老年人易接受、可承受、可持续的“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进开放型养老社区试点建设,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新路径。据介绍,“幸福里”社区秉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负责、自我服务”的理念,接收偏远村、空心村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入住,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有温情的养老服务。

  去年,建瓯市、镇两级党委结合农村“党建体检”调研,牵头成立养老服务工作专班,深入一线开展群体、村落、意向等摸底调查。经摸排,小桥镇65岁以上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共有115人,其中有意向参加集中安置的62人,占比57%,集中养老需求强烈。2023年9月,“幸福里”社区正式成立,通过个人申请、镇村审核、入户调查走访等方式,确定了第一批13户22名人员入住。社区按照“老人所需,党员所长”的原则,为入住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已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2支,志愿者32人,开展志愿服务72次。

  走在“幸福里”社区,记者发现,这里除了一些共性的养老设施和服务外,还有一些特色之处,和其他养老社区不太一样。

  “幸福里”社区有不少“自养”内容。社区设置了共20平方米的“一米菜地”耕作区,22名入住老人全员参与耕作,老人在消遣之余也锻炼了身体。小桥镇党委牵头协调“幸福里”社区与辖区企业建立合作共建机制,引入零工市场就业形态,对接沟通茶企、灯笼厂,定期定量承包给入住老人糊纸灯笼、捡茶叶梗等计件式、体量小、相对轻松的手工劳动,目前已有13名老人参与自养活动,平均每月增收100—200元。

  社区内,由入住老人轮流担任“社区长”,协调管理社区内部事务。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全体入住老人共同参与制订“幸福里社区运营管理方案”“幸福里社区居民公约”等自治制度。小桥镇党委对接善学社工中心,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幸福里”社区进行日常管理及运营,负责日常卫生环境整理、活动组织等。

  建瓯是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与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已经逐步健全完善了土地流转机制,推行宅基地使用权县域流转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幸福里”社区按照自愿原则,将入住老人名下的山、林、田、宅基地等生产资料进行造册登记,针对自愿退出宅基地入住老人按每亩17万元的标准进行收储,将闲置资产以租赁等形式流转或通过资产入股的方式整合投入到乡村振兴公司,让老人成为乡村振兴公司的“股东”。目前已有7名老人退出山、林、田、宅基地,“幸福里”二期将正式实行该收储运营模式。

  “幸福里”社区的成功尝试,让小桥镇党委更有了信心。小桥镇党委书记黄涛华表示,“我们正在推进‘幸福里’二期建设工作,继续探索低成本、可持续、能复制的养老互助的新模式,让更多偏远山村老人能入住社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康养。”

  建瓯市现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03个,养老服务机构17家,村级农村幸福院174个。建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该市将进一步探索“幸福里”社区养老模式,推动小桥镇集成改革示范点建设工作,从小范围试点走向全面铺开,逐步推广到县域内其他各乡镇。

  本报记者 林华维

  通讯员 程闻捷郑昌倩

责编:姜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