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公司真是好,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还不耽误地里的活儿。”北张庄村村民步玉云说。舀糊、摊平、收边、掀起……伴随着袅袅炊烟,一张张薄如纸、色如玉、甘如饴的杨集煎饼新鲜出炉。忙碌过后,村民们一边拾掇着卫生,一边静等着煎饼公司的人上门抽检、回收。
煎饼“包产到户”模式是郯城县委组织部打造创富共同体下的“强村公司”的具体呈现,步玉云告诉记者,“标准很严格,抽检更是,卫生方面可以放心。”
煎饼强村公司的前身是杨集煎饼创富工坊。为破解特色产业标准不统一、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镇、村多次外出走访调研、考察学习。根据全县创富共同体统一部署,结合北张庄村实际发展状况,北张庄村编制出了《“一张煎饼”摊出共富路》发展方案,明确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依托,将北张庄煎饼产业作为抓手,探索集体增收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郯城煎饼看杨集,杨集煎饼就得看我们北张庄。”北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磊自豪地说。2023年9月,北张庄村党支部采取村社聚合的方式,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牵头成立了杨集煎饼创富工坊,盘活闲置房屋2处,并在当月完成了展厅和工坊建设打造;10月,上新了两条生产线,研发生产了红枣、黑米、等6种口味煎饼;12月,煎饼日产量约400斤,带动了村内3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集体年增收约6万元。
“创富工坊的模式很好,但是想要做成产业,就必须高标准、严要求,用规范化、工业化的思维开办强村公司。”郯城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说。张磊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得益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民对这个增收项目很信任也很配合,事实上发展也是不错的,煎饼日销售额为3000-4000元。但是在和商超、电商谈合作时,往往会因准入资质的原因被拒绝。”不到半年时间,杨集煎饼创富工坊就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但在发展中受限于资金、专业的销售运营团队等制约因素,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
对此,北张庄村党支部在杨集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郯城一张煎饼有限公司。强村公司成立以来,通过统一标准和组织培训的方式,制定杨集煎饼生产标准流程,兼顾标准化生产和手工化烙制,在北张庄村、杨北村、梁海村等9个村实现“包产到户”,打通“一个标准、多户加工、统一回购”的煎饼加工模式,将片区内分散的煎饼坊整合起来,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参与生产经营,真正做到富在家中。
目前,强村公司将借助省派工作队帮扶资金,总计投资300万元打造一座两层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厂房。项目预计带动直接就业岗位100余个,间接形成就业机会200余个,北张庄村年增收预计20万余元。
从一张“小煎饼”到摊出“大钱景”,村级采用创富工坊初步试验、发展成立强村公司提档升级的路径正成为打开村集体创富共富的“新钥匙”。郯城县杨集镇党委书记孙厚祥说:“如今,强村公司发展蒸蒸日上,村集体抱团联合意愿增强,扩规中的煎饼标准化生产厂房,正助力当地实现由‘点上富’到‘区域强’的蜕变。”
本报记者倪怀成 通讯员宋振远 实习生毕凤杰
杨集煎饼创富工坊。(郯城县委组织部 供图)
杨集煎饼制作现场。(郯城县委组织部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