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里的孩子》:李姗姗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作品从有趣的小故事着手,反映脱贫攻坚的大主题,为时代巨变留下文学记忆
小说《羊群里的孩子》以儿童视角书写乡村生活变迁,生动反映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
作品将目光聚焦在一群生长在高山之巅的孩子身上。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孩子们的生活得到改善,精神也得以蜕变,成长为更加自强和自信的少年。作品双线并进,虚实结合,明线写男孩惹科的生活故事,讲他如何帮助小羊寻找失主,暗线铺陈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描写山区从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到渐渐步入幸福生活的变化。作品从有趣的小故事着手,反映脱贫攻坚的大主题。
主题明确了,还需要通过精彩的故事呈现,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羊群里的孩子》以小见大、充满悬念,故事结构富有新意。比如故事开头,惹科放羊归来时,爷爷发现羊群的数目不对。常规的思路应该是羊儿少了一只,但作者不这么写,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一只——在这让人意想不到的情节吸引下,小读者跟随惹科和小羊寻遍家乡的宝尔阿木山,在一次次“冒险”中感受着家乡生活的变化。“多一只羊”的谜题一以贯之,给阅读带来持续的新鲜感和期待感,反映出作者构思故事的功力。
《羊群里的孩子》散文式的文笔充满了童趣和诗意。作者细密精巧的笔触和充满想象力的文字直抵人心。比如,书中这样写山上缺水:“水来得多不容易,喝一口到嘴里要分三次咽下去……人们流下的汗水不珍贵,可背回来的每一滴水都要省着用。”书中还这样写村里黄昏时的景色:“日落前的最后一抹亮光在房梁上还没玩够,被太阳温柔地揽进了怀里。村子渐渐调低了音量,鸡默默回了窝,羊闹哄哄进了圈,猪把自己完全摊在地上躺着,牛半眯着眼睛想心事,马站在棚里看风景……”孩子眼中的万物就是这样充满灵性,用这样的文字来写乡村,让作品充满着温情与暖意。
《羊群里的孩子》以一个孩子的童真视野反映脱贫攻坚,许多饶有趣味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在讲述当地人养殖增收的故事时,作品刻画了一个剪羊毛的细节。小羊不配合剪毛,这时惹科是怎么做的?他坐下来安慰陪伴小羊,还要和小羊一起“理发”,给它做一个榜样。“嚓嚓嚓”,一边是奶奶为惹科剪头发的声音,一边是爷爷为小羊剪毛的声音。惹科和小羊一起“理发”的温馨画面,将孩子眼中的家乡创业故事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
作品身临其境地写出了扶贫事业对孩子生活的真切影响。比如没有路的时候,把牲口赶出去卖,要三天才能回来;修了路,路面那么平整那么干净,让孩子们想“躺上去打个滚儿,一下子滚到山下的学校去”。没有通信网络,只能眼巴巴等着姐姐的来信;脱贫后收入提高了,买了手机,随时能和姐姐视频通话……鲜活可信的生活细节,将扶贫事业带来的变化一一呈现,并因孩子天真烂漫的理解令人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眼睛里渐渐闪烁着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光芒——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这正是扶贫事业更深远的意义!
为时代巨变留下文学记忆,《羊群里的孩子》为我们唱响了一曲脱贫攻坚事业的童声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