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马郢村一角。 黑 根摄
初春的江淮平原,涌动着一片又一片嫩绿。在距离合肥市40多公里的长丰县马郢村,油菜花金灿灿地装扮着田野,桃树杏树花枝招展。浓郁的春色吸引来了不少游人。我们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走进这里。马郢村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我们实地考察,梦想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像种子一样撒下,像繁花一样盛开。
在我工作和生活的云南,有不少大山深处的贫困村,那里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生产和生活资源稀缺,人们穷尽了一切办法向贫困宣战。难以想象,位于平原地带的马郢村,仅在五六年前也是为贫困所困。它不具备天然的发展条件,也没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古村落古街古巷和名山大湖。多少个世纪以来,马郢村都籍籍无名、平凡普通,年轻人则纷纷选择到城市打工……
令人振奋的是,党和政府及时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华夏大地上再偏远的乡村都被这嘹亮的号角声所鼓舞。在马郢村,当来自合肥的驻村第一书记钟宇,提出以助学、助农、助村为最终目标的“马郢计划”后,从此,梦想在这个村庄像种子一样被播下。
正如一个村庄需要一条与外界连通的路,“马郢计划”就是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架起了一座由爱心浇筑的桥梁。这个计划中,先后有两百多名来自城市各领域的热心志愿者,有组织有规划地投入进来,支教助学,服务乡村建设。一切立足乡村原有资源,一切依靠本土乡亲,一切为了当地百姓致富。事实上,乡村并非没有资源。对于当下的乡村来说,开拓视野、转变观念极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马郢计划”不仅让志愿者来这里献爱心,更鼓励他们来这里创业,将奉献爱心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有了结合乡村振兴实际的创意设计,转变了经营理念,提升了文化品质和服务意识,相信每一个村庄都可以焕然一新。
来自合肥高校的老师们,便因地制宜为马郢村做整体艺术设计。他们没有大拆大建,而是通过对村庄巧妙装扮、精心修复,赋予其乡野风情和人文特色,将村庄打造成一个田园综合体和花艺村落。村里的道路进行了重新规划、扩建,公共设施、广场、花园、绿地、行道树做了统一设计,农家的院墙上涂上大块色彩,画上蓝天白云和拙朴的图画,写上五颜六色的“人类需要浪漫”“世界真美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宣言……花园般的村庄和油菜花地里涌动的金黄色相映成趣,让人处处感受着朝气与生机。乡村是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如何经营好我们的乡村,赋予其新的活力,同时又遵循乡村的自然法则,顺应其乡村美学,应该说,马郢村的这些做法,为我们的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板。
在合肥师范学院工作的胡亮教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马郢村淳朴自然的风情,让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从来马郢当志愿者,到在这里扎下了根,创办工作坊,成立乡村美育社团,让陶艺从此入驻村中。工作坊里,村里的孩子们可以从小接触到制陶技艺,游客们也能够亲身体验陶瓷物件的制作工艺。我们参观了工作坊的柴窑以及烧制的各类土陶产品,从茶具、杯盘等日用器物到简单的陶瓷工艺品,无不拙朴自然,实用大方。它们,可能出自一个初学拉坯技术的马郢村孩子之手,也可能是一个前来研习陶艺的大学生的习作。它们是爱心、奉献、情怀、梦想的结晶。从此,陶瓷在马郢不再是简单的日用品,它也可以是文创产品,甚至是艺术品。工作坊的创办让我们看到,从送文化下乡,到“种”文化在广袤的大地上,文化因之有了活力。“玩泥巴”也能脱贫致富,还能玩出文化品位,这就是马郢村的梦想成真。
如今的马郢村,已不再是一个生产生活方式单一的村庄,而是转化为一个日趋成熟的田园综合体。客栈、餐馆、商店、作坊、演艺、游戏等文旅设施,相得益彰地散布在村庄四周,曾经冷清寂寞的村庄现在如春回大地般生机勃勃。短短5年间,马郢村从零游客发展到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节假日期间更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甚至成了“网红打卡点”。马郢村旧貌换新颜的华丽转身,是中华大地上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的一个缩影。
如今,马郢的田野依然宁静,但这宁静中透着自豪和自信,透着无穷无尽的活力和不断追逐的梦想。当初制定“马郢计划”的人们,又有了新的梦想。在马郢村,我们看到一个小小的马场,马郢的孩子们有的已经圆了自己的骑手梦。没有比梦想成真更美好的事情。希望这些孩子能继续驰骋在人生梦想路上,也希望马郢村继续驰骋在一个村庄的逐梦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