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咏田园 |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2024-06-19 16:5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

  醉扶怪石看飞泉,

  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

  酿成千顷稻花香,

  夜夜费、一天风露。

  新华社发 刘辉 摄

  赏析: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抗金派,他日夜渴望兴兵抗金,收复失地,但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使他难以立足官场,中年即罢官归田。他在江西上饶修建了带湖庄园,学陶渊明门前植五柳,命之为“稼轩”,从此过着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写下了大量遣兴抒怀的田园诗。

  辛弃疾又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我们熟悉的《破阵子》《水龙吟》《南乡子》等,豪迈的词句令人热血沸腾。他的田园诗也别具一格,豪放中不失婉约,婉约中蕴含豪放,读来清新自然,脍炙人口。

  这首《鹊桥仙》写于己酉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这年辛弃疾50岁,闲居乡村,以所见所闻所思,化为清新隽永的田园诗句。

  这首词上下两阙均撷取了当时风物,既有自然景色,也有人文生活,使词作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从田园风光中抒发情感变化,既抑郁又明快、既悲愤又乐观、既沉重又轻松,读来令人感慨万千。“松冈”“茅檐”“怪石”“飞泉”“灯火”“稻花”都化为笔下鲜活的意象,融入了作者深厚的情感。

  上阙写自己,下阙写他人;上阙写醉醒,下阙写欢乐;上阙写虚闲,下阙写繁忙,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中,作者的心路历程跃然纸上。避暑、避雨、扶石、看泉,都是悠闲之事,但并不是作者向往的生活。他曾经渴望金戈铁马,挑灯看剑,壮志未酬,却只能每日闲逛,内心其实是非常痛苦的。所以醉后一“扶”一“看”,发现还是前回清醒的地方。抗金大业,成为他解不开的心结;悠闲几度,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由此看出,他的心情是抑郁的。

  但是诗人并不沉沦,下阙风格一转,明快的格调让人振奋。乡村的喜事,农家的欢乐,深深地感染了诗人,“灯火”“笑语”寥寥几字,把乡村的欢乐写活了。特别是“酿成千顷稻花香”,前后呼应,灯火笑语来自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成就欢乐喜庆。失去半壁江山的南宋,百姓的生活也是艰辛的,但是人们并不愁,而是在自然中索取收获,在生活中寻找乐趣。这与他的另一首《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下阙形成强烈对比,上阙的沉重转化为下阙的欢愉,作者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生活的真谛。“生命之树常青”,相较于朝廷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田园里无疑充满生机活力和清纯质朴,也使作者重拾对生活的信心。“闲”中得趣,“醉”里超脱,他讴歌乡村的热闹,赞美农民的辛勤,也为自己的心灵净化而欣慰。融入大自然,得田园之乐,使作者的境界得到了升华。

  这首词的艺术魅力也是可圈可点的,其一,作者善于用形象说话,让我们领略到一幅乡村生活的风俗画,语言通俗易懂,画面生动有趣。其二,作者寓深刻思想于字里行间,词意含蓄,转折自然,心路历程可信可溯。其三,作者“炼字”功夫高超,内涵深厚。“避暑”“避雨”寓避世,“闲来”“闲去”却厌闲,醉图超脱醒依旧,人生的无奈尽在其中。其四,逻辑关系紧密,上阙淡笔,下阙浓墨;轻起重放,步步登高;词句如行云流水,意境如云开雾散。强烈的感染力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成为宋词中的精品。

  读辛弃疾的这首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辛弃疾历经坎坷,不改初衷,是与他的信念密切相关的,他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也热爱自然,这一首《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让我们领略了他的伟大人格和豪迈胸襟。

  (作者: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楹联学会顾问、中华楹联主评 徐玉基)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