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底大理市海东镇文笔村来了一名胖乎乎,自带“喜感”的阳光男孩——杨自强,他怀着对基层生活的憧憬,带着在农村实践工作中放飞青春的梦想,来到文笔这座依山傍海的小村落。任职村官一年来,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惠农政策“宣传员”、基层组织“建设员”、综合服务平台“推广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又充当了建档立卡户贫困原因的“分析员”、 精准扶贫“联络员”、资料归档“管理员”,这样的多重身份让他在基层工作的每一天都格外充实,他的点滴工作也为文笔村的村民带去了许多的“获得感”。
扶贫路上的“多面手”
在日常工作中,他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自身优势,积极投身精准扶贫主战场,全力助推全村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在工作开展前期,他主动的给自己“充电”,办公室里的他成了一名“低头族”,抱着扶贫政策读本认真研读,补齐了理论短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惠农政策“宣传员”。同时他还经常与村干部一起深入田间地头和贫困户的家中,全方位、深层次的向贫困户宣传精准扶贫的内容、目的及意义,用政策引导贫困户主动脱贫致富。工作之余他还主动到贫困户家中“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及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充分发挥了“智囊团”作用,为全村扶贫开发工作建言献策。
在贫情分析阶段,他又成了建档立卡户贫困原因的“分析员”。他通过调查摸底,了解掌握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分析致贫原因,并将贫困现状梳理归类,看他密密麻麻的笔记就知道他工作的努力认真。同时他还充分结合自身特长,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就扶贫工作对群众进行宣传讲解、释疑解惑,让扶贫工作真正家喻户晓,营造了扶贫工作良好的工作氛围。他还将各户的详细情况制作为电子档,让原本复杂的事变得极为简单明晰,他扎实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方法也让其他村官同事十分佩服。
在走访调研时,他又是精准扶贫“联络员”。赵建才户属文笔村未脱贫户之一,当年赵建才在劳动中不慎跌断腰椎丧失了劳动能力,同时还要负担家中三名大学生上大学,这也让他家的经济情况十分困难。杨自强了解情况后,主动跑到镇共青团及工会询问在校生的相关政策补助,积极为其争取教育政策帮扶,问明相关政策后他还来到赵建才家为其详细讲解可以享受的帮扶措施,并协助赵建才准备帮扶政策所需的各项证明。同时他还积极协助村委会多次向上级政府对赵建才户进行困难请示,并先后获得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使赵建才户生活得到充分的政策保障,生活条件慢慢得以改善。他的积极作为也赢得了各级领导、村委委员以及村民的肯定,但对于外界的肯定表扬他却是十分谦虚的态度:“还有许多需要帮扶的群众,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为他的谦逊执着点赞。
扶贫路上的“鞋底泥”
一次入户工作途中突然下起了暴雨,大家都为入户的工作队员能否顺利完成工作担心。晚上七点多,杨自强参与的入户工作队总算完成了全部的工作回到了村委会。虽然他鞋上、裤脚上沾满了泥土,却在为顺利完成今天的工作而高兴,这一刻我读懂了这个阳光男孩身上肩负的大学生村官的真正职责,不由想起他曾经说的一段话“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放在整个社会,困难群众的比例可能不大;但具体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困难就是实实在在的困难。扶贫就要真扶贫,而不是只求手机里有图、报道上有人、表彰上有名,对于百姓疾苦、困难问题,要铭记于心,去民之患、察民之疾苦,精准施策解民之忧,让贫困户有更多的‘获得感’。”
从工作生活的点滴之中不难看出,他愿为村民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青春的岁月里,在基层的天地中他坚持着自己奉献基层、服务三农的初心,他始终坚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是扶贫好村官,他是我们可爱的同事。(作者为云南大理海东镇文武村大学生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