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为杨宝玲(新华网)
【人物】天津东丽区华明街道胡张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杨宝玲
【故事】“我这会儿正在防疫值班,村两委都在外头呢,咱明天采访成不?”电话打通,那头的天津东丽区胡张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宝玲问。胡张庄村地处城郊,上世纪80年代流传一句顺口溜:芦苇荡、盐碱地、土坯房,有女不嫁胡张庄。
谁也想不到,那个年代从山东嫁到胡张庄的“外来媳妇”杨宝玲,如今成了1526名村民的带头人。上世纪90年代,胡张庄村利用盐碱地种植葡萄,在杨宝玲当的带领下,葡萄销路越来越宽,去年葡萄种植人均纯收入2.8万元。逢年过节,村民每人都会收到1000元过节费,考上大学的学子有1000元到3000元的奖励,60周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时还有生日蛋糕。
2018年,杨宝玲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就提交了统筹规划农村零散集体建设用地的建议。“今年我打算提条建议,如何用好各种政策,给优质农产品销售打开更大空间。”杨宝玲说。 (新闻链接:杨宝玲代表:把脚印烙在田地里)
【网友留言】
群众利益无小事心无百姓莫为官。——网友@泠泠
女干部承受的压力的确更多一点,为她点赞。——网友@小孙孙
基层需要多一点像这样真干换真心的好干部。——网友@青青
【点评】
杨宝玲是积极响应天津市“宅基地换房”政策的第一人,是全市“三区联动、统筹发展”的亲历者,也是一名村里的外来户。她通过自己整整32年如一日的努力,从赶鸭上架的编外人士到众所周知的治村能人,让村里的葡萄藤变成了摇钱树,成为群众最为信赖的领路人。
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引得人人称赞,今有杨宝玲“外来媳妇”受到村民爱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杨宝玲一心为村民,带着村民奔小康;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更关注乡村振兴方面的情况,利用自己在基层工作经验,直面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她用真心真情把议案写在了广阔的大地上。
在农村基层,像杨宝玲这样的女干部很多,他们把村民的需求摆在首位,时刻以群众利益为先,同时又能把国家政策精准全面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为乡村建设打开了全新的发展道路。作为女性,在不同场合很难避免“性别歧视”,尤其在基层,女干部的占比原本就不算高,但恰恰是这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汇聚成了乡村振兴的大能量,顶起了基层工作的“半边天”,她们是新时代妇女学习的典范。
如今,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战场,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基层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而基层工作中最需要的两种能力便是要懂得老百姓的需要,并根据自身经验结合宏观政策为他们带来新的发展思路。由此可见,一个好干部不是看性别,更应该要看重其干事创业的精神和效果,只要是能为百姓谋福祉的干部就是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好干部,千千万万个像杨宝玲一样的女干部、女代表,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发光发热,实现人生价值,他们是农村的“领头羊”,更是农民群众最亲最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