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禚彦辰,男,1996年生,山东郯城人,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2020年8月考取山东临沂市莒南县选调生,现任板泉镇岔河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禚彦辰(左)在养牛场查看饲料。
刚见面没多久,禚彦辰就急着带记者去看合作社的养牛场,这是他半年多来倾注心血实施的一个惠民项目。在去养牛场的路上,岔河村党支部书记季佃春介绍说,原以为小禚是个文静书生,没想到来到村里后,还真干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情。引进养牛场,制作小微权力清单,义务讲解渊子崖保卫战革命故事,最近又在谋划订单农业。
听书记一路夸奖自己,禚彦辰有点腼腆。“两年时间一晃而过,忙起来才会踏实。”禚彦辰说。
年纪轻轻,养牛行家
来到牛场,禚彦辰立刻活跃起来,带记者参观饲料加工车间,看牛犊。不同品种肉牛的习性、市场行情他脱口而出:“黄牛长势慢、单价高……”禚彦辰每天下午5点半到合作社喂牛,村里的大爷大妈给他起了一个雅号:牛书记。
2020年12月,岔河村党支部领办了莒南县东泽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乡村振兴项目贷款50万元引进了150多头肉牛。合作社建有牛舍、消毒室、青储池、饲料加工车间等配套设施。从最初的筹划规划到后来的建设,再到购买牛犊、养殖肉牛,禚彦辰每个环节都全身心地投入,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说起养牛场的未来,禚彦辰有点小得意。“当初几千元引进的牛犊,今年年底就可以卖到3万多元,明年村集体将有10多万元分红,还为村民提供了10多个就业岗位,每月平均工资3000多元。”
交流中,记者发现禚彦辰不仅将目光盯着养殖场,他联系南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的社会实践团队来岔河村调研,在帮助合作社解决养殖技术的同时,还利用电商平台销售产品。
岔河村原来是一个传统柳编专业村,引进肉牛养殖项目后,不仅让村民多了增收渠道,村集体收入也实现稳步增长,2020年村集体收入14.8万元,今年有望达到25万元。
禚彦辰(右)走访村民。
治村之道,全镇推广
禚彦辰本科学的是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方向是农村发展。大学期间就拥有两项国家专利,发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篇。到村工作后,又先后获得了农业经济分析管理系统等3项国家专利。
刚到村,禚彦辰发现村里在智能化、规范化方面有欠缺,村“两委”缺乏凝聚力,党课参与率也不高,他就探索通过腾讯会议、云端课堂等形式组织在外党员上党课,利用直播方式宣传镇里的红色基地。为规范村级事务管理,禚彦辰通过二维码、漫画、手册等形式,宣传推广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将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村级工程招投标、村级救助救济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以清单形式列示出来,公开事项名称、行使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等,接受村民监督,进行动态管理。这套办法被推广到全镇76个村,还吸引了周边县区前来学习。
与禚彦辰交流,很容易被他的热情所感染。他新近发表的一篇论文《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出了发展订单式经济的新思路,并打算率先运用到村里60多亩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上。“利用智慧农业平台,将闲置土地出租给城市居民,吸引他们利用空余时间租地种菜,体验农耕的乐趣。”禚彦辰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实现。
一项项创新之举,让村民感觉到,这个年轻的书生真有两把刷子。
本报记者在养牛场采访禚彦辰(右一)。刘景润 摄
导师领跑,告别迷茫
其实,“牛书记”也不是一开始就牛的。和其他选调生一样,“牛书记”也曾有过迷茫和无措。禚彦辰说,幸运的是他有三位导师:政策导师是乡镇组织委员,实践导师是村党支部书记,成长导师是一位往届选调生。
当初,禚彦辰发现村级事务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完善,老百姓遇事不知道该找谁办,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时,就去请教政策导师赵延起。赵延起立即联系郯城县马头镇南园社区,让禚彦辰去那里学习小微权力管理的经验做法。回村后,禚彦辰结合村情,将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10大类30小项小微权力纳入清单管理,并制作成漫画和二维码,村民一看就懂。
“岔河村全村耕地1860亩,村民721户,2134人,有61名党员,村‘两委’成员5人,脱贫户13户16人……”说起村里的情况,禚彦辰了如指掌。可刚到村时却不是这样,和老百姓打交道也没有底气。村党支部书记季佃春带着他走村串户,帮助他渐渐地与村民打成一片。
禚彦辰的成长导师王升盈是2019届的选调生,现在是板泉镇四级主任科员,曾任板泉镇坊庄社区党总支书记助理。对于禚彦辰提出的党员活动日参与率不高的困惑,王升盈建议他加强党性教育,组织党员参观板泉镇渊子崖保卫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潘庄村感受软弱涣散村整治的经验。
好问更要勤作为。禚彦辰养成了一个习惯,把每天要做的工作写在便条上,并贴在办公桌前的挡板上。记者现场看到挡板上粘着3张便条:建造青储池、改造沉淀池、联系农超。“这三件事都是养殖合作社的。”禚彦辰说。
禚彦辰还是渊子崖保卫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义务讲解员。近一年时间里,他累计讲解了100多场,最多的一天讲了8场,被临沂市委组织部授予“五好讲解员”荣誉称号。
结对感悟:珍贵的“见面礼”
因为有着相似的基层经历,与山东莒南选调生禚彦辰的结对之旅很投缘。同禚彦辰一样,大学毕业后我也曾选择到基层,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初见禚彦辰,我看到了他办公桌上有张小卡片,卡片上的这句话让我感同身受。村里的工作千头万绪,惟有遇到困难、遇到挫折、面对挑战不言弃,才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他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说明他已经做好了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
看得出,禚彦辰的确与他的村子、村民融为一体了。他走在村里,不停地与乡亲们打着招呼,那种熟悉程度仿佛自小就生活在这里。他介绍起村里的工作、村里产业更是如数家珍,从村“两委”换届,到云端上党课张口就来,那种表情和神态透露出满满的自信。
禚彦辰习惯将每天要做的工作写在便条上,贴在办公桌前,提醒自己不能耽误。我们见面的当天,便条上写的是:建造青储池、改造沉淀池、联系农超。我们的话题也就从建造青储池、发展肉牛养殖扯开了。
到村不久,禚彦辰就着手引进了肉牛养殖项目,2021年底出栏30多头。他还萌生了订单养牛的想法,让城里人通过网络下单认养小牛。我也结合自己大学生村官期间的创业经历,与他在品牌化营销方面做了交流,“将商标注册、品牌设计等事项先做起来,如果能引进一条深加工生产线就更好了。”禚彦辰听得很用心。
隔行不隔理。此次结对之后,禚彦辰那句“人生不言弃”的座右铭时常萦绕于我的耳际,鞭策我前行。这也是禚彦辰送给我的“见面礼”。(本报记者 倪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