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训帮缺劳户干农活
2020年11月,我作为一名选调生,来到了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荔江镇团湾村,让青春之光绽放在红色土地上。
老家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从小在城里长大,刚到村的时候,我感到一切都很新鲜,农村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张白纸”,不知道如何去开展工作,不知道如何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甚至连怎么跟群众交流都不会。有一次,村里开党员会,德高望重的老支书看着我手忙脚乱的样子,当面跟书记“告起了状”:“介个小伙子,得行不?”
老支书短短一句话,如同鞭子狠狠地抽在我的脸上。好几天,我都很失魂落魄。读了这么多年书,在村里却混不下去,真是没用。怎么办呢?消沉下去,只会让大家更加瞧不起,也对不住我孤身一人来西部的热血。
我首先从与群众交流学起。为了能顺畅地和村民们聊聊天、交交心,我苦练方言,每天起早贪黑,坚持入户下田,跟老百姓边干活边学“口语”。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时间下来,我走遍了村里812户人家,也能和村民们愉快地交流了。
又过了两个月,村里开党员大会时,老支书第一次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竖起大拇指夸我了:“你介个小伙子,攒劲!”
通过一家一户的走访,我详细了解到村民家庭基本情况、收支情况以及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在得知部分村民生产灌溉用水存在困难时,我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安装铺设自来水管道20公里,解决了群众用水难的问题。
一进百家门、二知百家情、三吃百家饭、四办百家事。如今,在村里,我活脱脱就是个村民后生,入户的时候,往往是这样一副模样:袖子撸起来,裤腿挽起来,再摇上一把大扇子。还别说,这一副造型土归土,但群众看了就是舒服。进屋以后,听村民说家长里短,看群众家里实情,想群众实际困难,并千方百计帮助解决。更好地接地气,就能更好地聚人气。
如今,村里人越来越喜欢我,我在村里也越来越开心。这不,前两天,老支书又问起我了:“那个学生小伙还待得惯吗?”村书记是这样回复的:“他待得巴适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