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今年已是我驻贵州省剑河县久仰镇毕下村的第三个年头。1000多个日日夜夜,我有过迷茫和困惑,也有过喜悦和欢笑,更有过感动和泪水。朴实的村民好似我的亲人,姜大姐拉我到家里过“二月二”传统节日,李大叔邀我和他一起捉稻花鱼,张大娘给我送来刚出锅的蒸红薯……在这样温情的氛围中,我逐渐成长成熟。
杨婷(左一)帮助群众插秧。
当初,在去久仰镇的山路上,我就有了动摇的想法。山那么高、那么陡,大树遮天蔽日,偶尔看到一股炊烟升起。坐在中巴车上,我吐了一次又一次,眼看着手机地图显示终点越来越近,却听司机说还有半个小时车程……到镇上时,我已经累瘫了,都没和接待我的前辈好好打声招呼,就昏昏睡去。
不久,我被派驻到毕下村。记得第一次走访贫困户时,老同事打趣道:“杨妹,看你个头不高还长张娃娃脸,一点不像个干部的样子,要是贫困户不相信你,你怎么去帮扶呢?”“你们能做到,那我也能行。”我信心满满地回答。谁知进入实战后,难题接二连三地来了。有贫困户看我面嫩,开玩笑地叫我“学生嘎雷”(苗语称干部为嘎雷)。我看出了群众的心思,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空话说千遍,不如实事干一件。我不厌其烦地逐户走访,白天遇不到我就晚上再去,并且随身带着笔记本,哪家有什么急难愁盼都详细记录,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或回复。一来二去,大家渐渐对我有了好感,不知不觉就无话不谈了。
脱贫攻坚期间,我们村有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主在工地上受重伤后医治无效去世,妻子的身体本来就弱,几年操劳后也去世了,留下了15岁的大儿子、10岁的二儿子和4岁多的小儿子,后来三兄弟过户到了同样也是贫困户的叔叔家生活。老大初中毕业就去外面打工,老二刚要上初一,因为家境太差,也打算跟着老大去工地干活。
10来岁的孩子在工地上能干什么活?我一听,急了,跟他叔叔反复沟通,告诉他国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孩子教育有保障,尤其是义务教育。说服他叔叔后,我又跟孩子交流,得知他其实非常想读书,就帮他对接、联系好学校和老师,办理好入学手续,让他又回到了课堂。
我和老二一直保持着联系,他告诉我,每个月最盼望的事情就是我到学校去看他,所以我一有空就给他送去学习用品和资料,聊一聊校园的学习和生活,让他安心上学。同时,我积极向上级争取,为这一家人申请了低保,给他和弟弟申请了孤儿补助,给他叔叔安排了护林员公益性岗位,还委托施工队给他家翻新了房屋。现在的他已经是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了,前段时间给我写了一封信,说:“姐姐,我一定会通过努力改变命运,以后也做一个有用的人回报社会。”我真的非常欣慰,替他感到开心。
俗话说,“人在事中练,刀在石上磨”,三年的经历教会我,只有深入基层,用心服务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