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故事振兴的希望
2022-03-09 16:40:0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赵宇恒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如何兴村富民、山里孩子的梦想怎么守护、冬奥之村发生了哪些变化?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的故事给出了答案。

  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洪亮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份感情促使他在201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新合镇涌塘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刚到村里,人又年轻,乡亲们并不买账,对我总是客客气气,但是遇到事情都是直接找本地干部。”李洪亮并不气馁,他发现村里杂物占道问题比较突出,就从村庄环境整治着手,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全村散落各处的60余吨杂物清除一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好事做到了群众心坎上,自然就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2015年,成为涌塘村党总支书记的李洪亮下定决心,要在兴村富民上多想办法,让这个“十年九淹,十种九不收”的村子更有盼头。

  涌塘村水资源丰富,李洪亮就带着大家发展“虾稻共作”产业,套种套养、一田双收,瓜果、莲藕、优质水稻、小龙虾等产业蓬勃发展,年产值达3500万元。2020年底转岗到镇政府工作的李洪亮依然心系乡村产业发展:“农村这片广袤天地生机勃勃,我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用脚沾泥土的力度传递情系民生的温度,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爱心助学的道路上守护山里孩子的梦想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对山里孩子的资助始于对山里孩子的心疼:“山里孩子上学难,就着土豆咸菜就是一顿饭。”但她很快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有限了。2005年,她试着在网上发出了第一封求助帖子,没想到居然得到了爱心网友的回应。

  这让刘发英看到了守护山里孩子梦想的另一种可能。2010年,在长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英子姐姐”助学网站办起来了,助学团队建起来了,刘发英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网络助学上。

  16年,180多本爱心账本,2000多名国内外爱心人士,2900多万元助学善款,帮助4300多名贫困学生上学读书……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有太多感人的故事:身患癌症依然关心助学事业的退休老人戴先生,大学毕业主动申请到偏远地区支教并加入助学团队的受助学生……“用生命影响生命,是他们将这份爱延续了下去。”

  冬奥会带来家乡大变化

  2022年对元子河村而言显得尤为特别。在家门口举办的北京冬奥会,让这个村子看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作为亲历者,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东望山乡元子河村党支部书记郭建仁倍感骄傲和自豪:“冬奥会让我的家乡张家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穷山沟建起了机场和高铁、高速公路、世界化的冰雪小镇。”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没有人比元子河村的村民更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村里建起了智能化的温室和园区,冬天有草莓、夏天有樱桃、一年四季有蔬菜,游客纷至沓来,村民人均收入从不足5000元到现在的2万元,冬奥会的红利让这里的老百姓拔掉了穷根儿。

  “老百姓发自内心地感恩总书记,感谢党中央。”郭建仁说,接下来,当地将围绕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建设,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现代农业和新能源产业。康养产业、精品农业园区、新能源项目……郭建仁有信心带着元子河村当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