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为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奠定基础。新的一年,基层如何落实中央要求,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本报组织一期“共富圆桌会”,邀请7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畅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主持人 周静文
嘉宾
万兴花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22连党支部书记
缪绅孝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石人乡苏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万俊男 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乡羊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秦 旋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福德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魏统田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和睦涧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郎宝昌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张强镇官宝窝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高 亚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三堂街镇赤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缪绅孝(右)在抛荒地整治现场。 (广信区委组织部供图)
主持人:保障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实现藏粮于地,必须通过政策手段撬动投入并提高土地的产出。大家在这一块是怎么做的?
万兴花:奇台农场22连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落实粮食播种面积,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已连续两年创高产纪录。2023年,农户闫军种植的新冬52号冬小麦以每亩898.19公斤产量刷新了新疆冬小麦亩产纪录。
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2023年秋季,连队采用28行播种新模式,新疆农垦科学院、兵团技术推广站、六师农科所分别对7户384亩冬小麦高产创建地块进行了技术指导。在推广良种的基础上,去年,农场对使用原种的农户给予补贴。大家都说,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了,粮食种的多,补贴就拿的多。
缪绅孝:我们是通过整理盘活土地资源来做好粮食生产的。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进琼森农业有限公司,同农户签订抛荒土地流转合同,流转400多亩无人耕种的土地,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引进农业公司,也给留在村里的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的同时,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达到50万元。
万俊男:羊四村的土壤平均PH值达8.6,超出常见植物可存活的范围,即便是夏天,很多土壤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缺水的土块硬得像水泥块,用手都捏不碎,村民说,“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碱嘎巴。”如何把沉睡的盐碱地变成新粮仓,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2022年10月,村“两委”开展盐碱地开发改良行动,根据不同地块的盐碱成分和含量来修筑水渠,用以排盐、洗田。排盐后,在田间施用改良剂交换脱碱,最后我们在9000亩改良的盐碱地里种下了“捷麦19”等旱碱麦良种。我们测算,在这些地块上,每年一季小麦、一季玉米能增收700元,以前无人问津的盐碱地已成为村民的香饽饽。
魏统田(左)帮村民干农活。 (和睦涧村供图)
魏统田:和睦涧村濒临古胥河,农业生产条件差,抛荒耕地多,土地产出低,农民增收难。近年借助强农惠农政策支持,我们平整岗田坡地,新建田间道路,开挖水渠和新建排灌设施,推进农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水利设施,农业耕作条件明显改善,为发展优质高效规模粮油生产夯实了基础。目前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多亩,其中有2600多亩近期投入1290多万元,再次改造和提升田间“沟渠路”及其配套设施,建成“种管收”现代化程度更高的粮油种植示范基地。
高亚:整个赤塘村共有7处山坳,每块山坳被分成二三十块小丘,地块小,大型农机进不去,小户种植成本高,许多山坳成了杂草丛生的闲置地。村“两委”带领大伙争取资金,改造土地,让全村3000多亩耕地重新恢复了生机。我记得,整改闲置地那段时间,有的村民特意从长沙跑回来,协助村里开展工作,村民要地让地,要山让山,不少人还移走了种植多年的树,终于让碎地荒地都变成了方便机械耕作的良田。
奇台农场。(奇台农场22连供图)
主持人: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尤其是对稻麦这样的主粮,零散种植不赚钱,散户种植的积极性无法保障。对此,你们有什么解决办法?
郎宝昌:官宝窝堡村域面积15.4平方公里,耕地1.1万亩,共有653户2432人。村庄紧邻“四道号”水库,河流穿村而过,水稻种植是全村支柱产业,但传统的零散种植方式,让当地百姓守着“土饭碗”过着紧日子。穷则思变。我们秉承党建引领打造优质品牌的理念,村“两委”干部和5名党员共同创办了农业服务中心,带动全村410户农户签约参与土地流转,集中打造5000亩水稻高效农业种植基地,建立了“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让水稻产业规模化不再是一句空话。410户签约水稻种植户实现每亩增收300元以上。
魏统田:从2008年开始,村里组织成立淳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流转农户分散经营承包地,由村社自营和社组织经营大户种植有机水稻、套种优质油菜。起初,尽管村干部带头,入社社员只有18名,种植有机水稻仅300多亩。但第一年合作社社员户均分红2800元,让村民看到了希望,于是在其后的扩股中入社社员猛增到455户、入股土地3232亩,社员出资额也增加到550多万元。自此,我们坚持村社一体,将吸收的惠农资金纳入集体资产量化入股,主粮生产的实力与吸引力日渐增强。现在,我们已经是知名有机水稻生产示范基地。
和睦涧村。(和睦涧村供图)
秦旋:2020年,我们成立村级发展股份经济合作社,连片流转土地种红苕,采取规模化种植、现代化管理。面对少数村民的不理解、不配合等情况,我们对重点户第一时间主动上门,反复讲政策、讲发展、讲实惠。通过党员带头示范,打消群众的顾虑。发动村民参与,不光动嘴皮子,更要干在前面。针对村民“嫌整地麻烦”的想法,我专门购买了两台拖拉机,免费帮村民翻地、耕整、起垄,村民杨清礼说:“书记都干到这个份上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支持?”截至目前,全村已有1900亩土地通过流转种植红苕,亩产量2023年达到3000公斤,实现了产业得发展、农户得实惠、集体得收入的“三赢”效果。
高亚:有了好田,该由谁来种,是不少种粮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村2021年7月到9月流转了1200 亩土地后,积极探索建立“农户+村集体+种粮大户”机制,并进行了三个大胆尝试:一是担当“不赚钱的中间商”。以每亩 300元从村民手中将土地流转过来,以每亩200元的较低价格流转给种粮大户种植一季稻。水稻收割后,再将土地以每亩100元的价格,转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油菜。二是支持“不撂荒的种植户”。凭借较低土地租金优势,村集体与种粮大户约定,选择地块不能挑肥拣瘦,必须成块连片种植,杜绝了山边田角等不易耕种地块出现撂荒现象。三是保障“不担风险的农户”,让农民不仅能稳拿流转费,还能在家门口获得务工收入。耕作模式改革后,农户每亩增收450元,村集体每年增收16万元。
主持人:土地集中耕种,社会化服务才能上水平。大家如何看待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等对种粮的支撑与拉动作用?
郎宝昌:为了种出好大米,我们采取了科学精细的种植方式,土是4米深的弱碱性黑钙土,水是来自水库的泉水,肥是中草药有机肥,害虫用植物源提取物和杀虫灯处理,杂草靠人工拔除,专家全程指导,现在大米的订单不断。官宝窝堡村党群服务中心后侧,我们建了一栋由闲置学校改建的大米加工厂,通过17道高标准的精细化加工程序,最大限度地保留大米营养胚芽。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加工销售大米75万公斤,经营收入500多万元。2023年,全村水稻产量225万公斤,大米销售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45万元,帮410户村民增收120万元。
魏统田:我们指导经营大户实施规模经营,坚持由村社或其他服务组织为“种管收”全程机械化耕作以及烘干、保管、加工等环节,提供社会化服务。2022年,村社组织种植的水稻有4000多亩,村社集体实现盈利240万元,分红就达150万元,受益农户户均增收3295元。进社打工村民,还获得人均3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打工收入。回头看,创建品牌,延伸链条,才能打赢粮食生产攻坚战。我们选择南粳46等优良品种,全过程推行绿色生产,完善水稻等农作物检测功能及农产品溯源体系,促进降本提质增效。近年来又增添稻米加工、仓储、烘干设备,建立“互联网+”营销中心,推进新品开发。2023年还抓住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契机,争取项目支持,开发了胚芽米,新上“7D”菜油加工线,聘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开发米酒酿造,迅速占领了市场。
秦旋:种植业必须立足产业升级。我们村合作社坚持以科技兴农为导向,新建40000平方米红安苕深加工车间,添置了2套全自动红苕加工生产线,年加工红薯2300多吨。此外,我们与国外知名食品企业签订红安苕粉系列出口订单20吨,“福德红”粉丝还成功走出了国门。
缪绅孝:苏桥村坚持在服务工作上出硬招,破抛荒土地成本高难题。面对抛荒土地较为集中的缪家、黄泥地、棉岗、塘坞底等自然村无较好的灌溉水利设施问题,村里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投入资金150多万元,修建了郑五线至缪家段东赣渠4000多米,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耕种成本。同时,通过送种子、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等措施,进一步调动村民对抛荒土地耕种的积极性。当前,缪家等自然村的700多亩抛荒土地已实现了油菜种植全覆盖。
主持人:大家都是种粮熟手、高手、老手,在新的一年里你们对如何种好粮食有什么期待,又有哪些建议?
魏统田:做好主粮生产,眼界要高一些,谋划要深远一些。和睦涧村致力提档设施设备,提升生产水平,推进抱团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并盘活村内16幢闲置农房和2.98亩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由社会资本投资建成和睦涧民宿和松湖云谷青少年乡村实践阳光学堂,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魏家庄是和睦涧村的一个自然村,借助“万企联万村”行动,与南京市新农集团合作新建7栋民宿,现在生意日益红火,村社每年从中获得18.75万元租金,还能带动农产品销售和村民打工。村民资产性收入也在增加,仅魏家庄一农户,一次性获得旧房及宅基地长期出租收入30多万元。这些事情看起来独立于种粮,但它们和种粮相互支撑,谁也离不开谁,即使乡村旅游发展再好,我们也绝不会丢掉粮食生产这片“绿”。说到建议,我觉得,在惠农政策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有关方面对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需在用地上给予支持,在农产品营销税收征管上应参照个体经营税收征管办法给予适当优惠。
高亚: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既要惠农政策扶持,也要加大金融支农力度,不让大户因为一时手头紧,耽误田间一季春。此外,我们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了三分之一,仍有待进一步提标扩面。高标准才能带来高收益,现在高标准农田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还要下大力气去追求这个高标准。
万俊男:改良后的盐碱地,想要持续建设高质量农田没有那么简单,还需要迈过多道坎,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力度,采取平田整地、暗管排水和土壤改良等多种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农田盐碱地问题,使群众和集体双增收。2024年村“两委”计划带领全村致富能手走出去,对标优秀,学习先进经验,更好开发盐碱地,提高粮食产量。
郎宝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粮食就是农民的“钱袋子”。2024年村里将进一步扩大有机水稻的种植面积,实现水稻增产增量,这既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能让更多的农民得实惠。
缪绅孝:2024年必是一番好“丰”景,我们会继续带着村民一起干,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实现抛荒土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将抛荒地变为希望田,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本报记者 周静文 车婧 周妍 华贤东 李慧 林华维
通讯员 韩光磊 刘波 陈敏 蒋瀚慧
实习生 裴诗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