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南到江南,青春筑梦寻“良方”
2023-09-15 09:2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8月14日,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江苏南京开班,来自海棠区基层一线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在村任职选调生和党建专干近70人参加培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场培训,为青春筑梦乡村带来了什么?记者就此对话参与此次培训的5名到村任职选调生。

  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5位到村任职选调生正在交流培训心得。

  本期主持人:李慧

  本期嘉宾:

  冉梦军 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东溪村书记助理

  李文静 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椰林村书记助理

  郑 议 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营头村书记助理

  党国栋 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龙海村书记助理

  米文君 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海丰村主任助理

  主持人:大家到村任职有一段时间了,对村情已经有所了解,请分别介绍一下所在村发展上有哪些优势和短板?

  党国栋:龙海村是一个典型的整村搬迁安置村。村子位于龙海风情小镇安置区内,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治理有效、村容村貌整洁。村民们陆续转产转业,利用补偿款发展民宿、旅游、餐饮等产业,202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约1.2万元。

  村民富了,村集体经济却较为薄弱。龙海村的村级收入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支持,经营性收入占比较低,仅有3个村集体企业,一是村集体以合资入股的方式与公司共同经营夜市和书吧,年底可获得分红,但目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二是龙海村、椰林村、海丰村三个村合资成立椰海龙实业有限公司,负责龙海风情小镇物业管理工作;三是联合椰林村和海丰村打造龙海风情小镇初心便民市场,由椰海龙实业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实现农民就业200余人,每个村年均分红15万元。

  其实龙海村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紧邻三亚国际免税城和海棠湾国家黄金海岸、滨海星级酒店带、高端旅游度假区,还可结合龙海风情小镇婚庆文旅主题特色,吸引游客前来。目前龙海村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多余的产业用地,没有土地,项目就无法落地,想发展产业就很困难。

  李文静:椰林村与龙海村的情况相似。我们村也是整村搬迁至龙海风情小镇,村里和龙海村、海丰村共同出资成立公司,打造初心便民市场,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还有部分村民未搬迁安置,仍居住在老村,导致村里网格化管理较为分散。其次是由于村里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导致人多地少、耕地分散,缺少建设用地,产业基础薄弱,失地农民转产转业成为问题。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找到突破瓶颈的方法和途径。

  主持人:通过交流,我感觉大家都是“带着问题来,奔着答案去”的,5天的培训带来哪些收获和启发呢?

  冉梦军:我感受最深的是南京和三亚两地在政策、理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距。乡村振兴不应只关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而是要上下携手,一方面打好基础,重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基层干部观念转变,另一方面上级部门也要高度重视,给予适当的资源和政策支持,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容错纠错机制,让村干部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只要我们做好两个方面工作,好项目会落地,大企业的“橄榄枝”也会伸过来。

  米文君: 南京之行收获满满,感受最深的是江苏镇村干部的精神状态。他们每个人都很忙碌,走路都是奔跑的姿态。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代表、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他扎根农村数十年,把一生献给农业,带领数十万老区农民实现了“小康梦”,让我动容。在当下社会,赵老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就像一面旗帜,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扎根乡村的初心。我们要坚持党建引领,培文化、育乡风,把发展的事变成村民们想做的事,把村干部想做的事变成大家一起做的事,一起议、一起干、一起创,把“全民共想”变成“全民共享”,从而建设一个更加幸福和美的海丰村。

  李文静:最贴合我们村情的是尹燕教授讲授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这堂课。椰林村靠近免税城和高速口,外来游客较多,民宿、旅租和餐饮产业比较兴旺,旺季村民收入很可观。在收入与游客留存率正相关的情况下,如何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尹燕教授的授课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椰林村要以党建为抓手,在人居环境常抓不懈的基础上,通过“海棠夜话”、乡村积分制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增强乡村治理能效。目前,“海棠夜话”已经开展了3期,村“两委”、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民代表都参与,话题包括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就业、完善人居环境整治等。

  主持人:一场培训,为青春扎根乡村赋能。带着满满的收获,大家回到村里后有什么计划和打算吗?

  郑议:南京的农业发展科技含量高、基础条件好,三亚的农村也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我们要放大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一产和三产,在此基础上补齐二产短板。我所在的营头村,以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主要是芒果、香蕉、冬季瓜菜等热带水果的生产及运销。从事三产的村民也比较多,不少村民在沿海一线酒店、各大商超从事服务行业。

  营头村要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积极引导村民向市民转化,多组织一些技能培训,提升村民的服务意识;要挖掘好、讲述好本村传统文化,将游客从星级酒店吸引到村里的民宿入住。聚焦这些内容,我起草了一份项目书,后期会配合村“两委”开展好村民职业技能培训等各项活动,打出营头村的旅游服务品牌,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我们村吃住游。

  冉梦军: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看到白塔村书记欧阳华、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数十年扎根乡村,为村庄发展、百姓富裕不懈奋斗,我感觉要倍加珍惜时光、不负韶华,通过基层的历练,磨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所以,我正在梳理白塔村、小岗村的发展经验,总结得失,再与村“两委”一起对照东溪村发展现状,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努力将东溪村打造成好班子、好规划、好产业、好环境、好机制的“五好”乡村。我也期待将激情与青春抛撒在这片土地上。

  米文君:我到村时间不长,阅历和经验还不够丰富,每一次交流、培训都是一场生动又深刻的社会实践课。在南京5天培训,不光是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也是向身边的村干部、驻村干部和选调生学习的宝贵机会。我会认真总结,将培训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传播正能量,为村民多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将青春筑梦乡村的初心从书本落脚于实践,以海丰村为落脚点去认识乡村、读懂乡村。

  本报记者 李慧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