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赏析: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而这首诗是写春社的。
鹅湖山位于江西,熟知文史之人,会立即联想到朱熹和陆九渊的“鹅湖之会”,可见是一处人文底蕴深厚之处。而作为读者,即便不知此为何处,而仅仅根据地名,即会产生联想:此地是一处有湖有山有鹅的地方,想象水山环绕,鹅鸭成群。以致后面的“稻粮肥”出现时,就自然而然,因为这样一处山明水秀之所,理应五谷丰登,稻粮满仓。
“豚栅鸡栖”,这里通俗地讲,即是:猪在栏,鸡在笼。如果首句是五谷丰登,那么这里就是六畜兴旺了,寥寥几笔,道尽鱼米满仓,鸡犬相闻的安宁与富足。“半掩扉”暗示人不在家,门都半掩着,这一处细节的描写极见心思缜密,让人想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而唯有太平盛世,富足人家才会有如此悠闲松弛的状态。
回看前两句,真可谓信手拈来,不事雕琢。而看似笔墨省简,却又无一字不在其位,无一语不有其意。一副安详富庶的民风村景,裹挟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极自然地,把诗意向后推进。
古代祭社之处必植树,所谓“故园乔木”,其中桑、梓二树最为常见,故而有将“桑梓”直接指代为故乡,故园。此诗的“桑柘”紧扣社日。同时,村里植有“桑柘”,说明村民还有养蚕业,细节处处体现出诗人的笔力匠心。
“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上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将晚,人声渐少。“家家扶得醉人归”,家家都有喝得醉醺醺的人,被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结句奇峰突起,令人莞尔的同时,也不得不叹服这种笔法的艺术感染力。诗人没有直接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而是用结句,描写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通过这个尾声,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村民于社日时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这种欣喜之情,又与前面的“稻粮肥”“豚”“鸡”“桑拓”遥相呼应,而唯有耕作之人,方能对乡村有这份热爱,对丰收有这份喜悦。
全诗通过生活细节来描写社日的景象,笔无旁骛,字字相关,这与绝句的短小精炼有关,然读后却不觉其短,反觉内涵丰富,余味绵长,画面感十足。描写田园农家的诗有不少,大都是“桃花源”式的不沾烟火,以寄托隐逸情怀,而这首极接地气,所述之景皆乡村常见,朴实,真切,仿佛能嗅到稻谷的芳香,能听到豚鸡的喧嚣,而内里的那份对丰收的渴望和喜悦,也同样浓烈得让读者皆成“醉人”。 (卜用可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联坛“十秀”,2016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金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