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阳朔蕉芭林村:小金桔何以“甲天下”
2023-11-07 10:5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倪敏 建林 东萍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人人都知阳朔山水甲天下,却鲜有人知阳朔还是"金桔第一县"。这五个字,是袁隆平院士为阳朔手书。他还为阳朔金桔种植示范村蕉芭林村提笔点赞——"发展金桔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这儿没种金桔前都是荒山。放在十多年前,我想不到自己卖的东西能成‘网红’!”10月底,刚到广西阳朔县白沙镇蕉芭林村采访,种植大户周锡江便兴冲冲领着记者往田里走,金黄而饱满的金桔缀满枝头,一股清新甘甜的果香扑鼻而来。周锡江儿子周宇鹏正在直播,在线人数有上万人。

  荒山上的变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小小的金桔是怎样变成“网红”的?记者和到村任职选调生、蕉芭林村党总支书记助理王振辉一同探寻。

  村里有个“急先锋”

  10月17日8点刚过,山村迎来当日首批访客:广西桂林农业学校的学员,他们都是其他县区的种植户,大家聚在果园围观一位面色黝黑的妇女熟练地为金桔梳叶、选枝。村干部诸葛运创介绍,这就是村里的带头人赖玉梅。

  “20多年前,这里的坪岭自然村山头零散种了些金桔,不过没有现在这样四通八达的产业路,更不要提种植技术,金桔根本卖不出价。”诸葛运创说着,提起一首当时的歌谣,“坪岭郎,坪岭郎,锄头落地几多双?收得金桔多少颗,不抵谷子两箩筐!”

  到了2002年,桂林市在阳朔县推广金桔种植“三避”(避雨、避寒、避晒)覆膜技术,这项技术能让金桔的单亩产量提高近七成,采摘期可延长到次年清明前后,错峰上市进而赢得市场。诸葛运创告诉记者,虽然这项技术很好,但当时没人敢用,怕担风险。于是,上级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带头人开拓金桔种植、靠科技致富,赖玉梅最先响应号召种了起来。

  从果园走出来的赖玉梅笑着说:“我祖籍江西,江西的金桔种得多、种得早,当时我和老家种植大户交流,他们觉得我们这儿推的技术可以试试。”

  有政府技术支持,赖玉梅首开阳朔县土地流转先河,承包了200多亩荒坡地试种金桔,把自家果园作为县农业、科技部门的试验田。

  “做试验费用自己出,万一失败,一次性损失就有20万元。”赖玉梅说,当时大家都在观望,要是种不好,就更难推广了。天生有股闯劲的赖玉梅愣是咬牙坚持了三年。这三年,她的试验田严格按照县农业农林部门的技术指导,一步一步“长”成示范园。结出来的金桔保鲜期长、果粒大、味甜,很快在市场上有了名气,引来大销售商地头收购,送到白沙镇上的金桔交易市场也不愁卖,一斤能卖二三十块钱,亩产年利润超过8000元,替村民们稳稳当当“闯”出一条金桔致富路。

  “跟风者”尝到了甜头

  观望着的村民们“看在眼里、痒在心里”。周锡江摩拳擦掌,想着也来试一试。“当时手头攒了些钱,请赖玉梅给我出谋划策,先盘下村里10余亩野果地,全部种上她提供的新果苗。”

  一户带头,户户来试。村民纷纷要加入金桔种植的行列。但问题又来了,当时大多数村民没种过金桔,文化水平更参差不齐,如何才能让他们种得好?

  下山路上,记者和王振辉遇到村民莫炳军,这位71岁的老党员记得那个关键时期,镇上按县委要求,组织专家手把手教种,买不起“三避”技术用到的膜,也给政策扶持。说着,他带记者来到种植户周承勋家。聊起金桔,周承勋实话实说:“有政策,还有专家,我也承包了5亩金桔,一年增收三四万元。”

  当时,村里像周承勋这样相对困难的有十五户人家。他们除了自己试种金桔,还到赖玉梅的果园里打工学技术。一天下来,周承勋能拿到百把块的工钱。科技种养种出好价钱,再加上家门口的务工收入,大家纷纷靠小金桔脱贫致富。

  村民们都很感激赖玉梅给大家带了个好头,让荒山变“金山”。2008年,赖玉梅当选为村委妇女主任;2014年,大家推选赖玉梅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久,村里成立桂珠金桔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龙头,吸引、带动全村种金桔,蕉芭林村成了全县金桔产业示范带核心区。

  “有了‘急先锋’,还要有一群‘跟风者’才能壮大产业,让小果树成林、小产业成势。”白沙镇党委书记黎中顺介绍,为发展金桔产业,镇里以位于蕉芭林村的阳朔县金桔协会党总支产业党支部为核心,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协会+企业”的运行模式,用党建链串起产业链。此外,镇里专门在蕉芭林村建起培训楼,凝聚起由基层干部、专业讲师、先锋模范、能人巧手、乡土专家组成的师资力量12人,定期实地教学,培养本县种植高手。仅今年就为300多名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基础性服务。

  金桔成了山民致富的“金果果”。截至2022年底,仅金桔一项,蕉芭林村村民年均收入超过3万元,种的多的一年收入二三十万没问题。加上其他进账,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成了全县乃至全市有名的富裕村。524户村民,超过九成盖了楼房、买了小汽车。

  新农人挑起“金”扁担

  村子富了,村民腰包鼓了,村里环境也大变样。虽然叫蕉芭林村,但房前屋后并没有芭蕉,倒是花卉成行,果蔬碧绿,道路平整,山林间的道路很宽,可以会车。

  记者和王振辉驾车上山,村民周汝和热情地为记者导航。一路上,荷花池公园和篮球场人气旺盛,村里的金桔幼儿园宽敞明亮。“看我们村好不?国庆节,亲戚带孩子来住了几天,说这边比城里还好看,住得不肯走。”“现在我们村上的孩子啊,就算考学出去,都愿意回来!”周汝和满脸自豪。

  七年前,大学生周上琪回到村上的金桔种植示范基地上班,一方面对接专家钻研新品种金桔,一方面主动揽下电商业务。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村上的金桔滞销。关键时刻,周上琪和村书记、村上的年轻媳妇联手,借力京东等网商平台,在茶山上、果园里直播卖果,村里的金桔销量翻番,成为粉丝如云的“网红果”。“现在我们村三分之一的大果、特级果,都走生鲜电商。”赖玉梅笑着感叹,“谁能想到在山里忙活几十年,我也能靠着这个小金桔成了直播达人!”

  产业富家乡美,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纷纷“飞”了回来,挑起种植金桔的重任。

  90后周丽娟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村的金桔有颜值有内在,可以种得更好、卖得更贵。”在家中10亩金桔园的基础上,她又承包了40亩,地里跟赖玉梅请教,网上学最新种植技术,前年还考上了村党建组织员。地头忙农活,村“两委”忙服务,两头精彩。“懂网络,爱创新,一定让金桔走向更大的市场。”周丽娟说。

  小金桔成了“摇钱树”,在家门口一样能闯出番天地。新农人们接力前行,助山村“长”成为单村金桔产值过亿的明星村、桂林市首家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自治区首批五星级基层党组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明星村”探索共富路

  蕉芭林村这个明星村也辐射带动着白沙镇其他15个行政村。

  高永豪是白沙镇古坂村村民,到蕉芭林村学习经验后,带着果苗回村,成立古板水果专业合作社,吸引55户村民入股,大力发展金桔种植。小金果带富力可不小:很快,古板村发展为可与蕉芭林村媲美的金桔种植示范村。白沙镇以蕉芭林村为中心,进一步打造百里新村金桔产业现代(核心)示范区,通过实施技术攻关、指定生产标准、加强市场建设,不断提高果品质量及产量。

  截至2022年底,蕉芭林村金桔种植面积已超2万亩,白沙镇则达10.2万亩、年产量27.9万吨、年产值11.9亿元,金桔产量占全国总量的45%,是农业部认定的2022年度“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在此基础上,白沙镇拓展开发特色农旅,乡村旅游收入从0.6亿元增长至5亿多元。今年9月,白沙镇又上榜全国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金桔)”。

  小金果帮助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共富路。截至目前,阳朔全县的金桔种植面积超过22.8万亩,年总产量超过48万吨,全县参与金桔种植的农户多达10万人,已成为全国金桔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种源最丰富的金桔产区。生态与绿色成为当地人民的幸福底色,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

  如今,村里传唱的歌谣也变成了“蕉芭林,金桔灵,楼房漂亮马路宽,金果飘香乐心房”。

  作者:倪敏 建林 东萍

    策划:翟慎良

  (结对手记)做不懂就问的小学生

  “有没有想过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山村为什么能种好金桔?”“有人会觉得到村两年就是‘镀金’,你打算在金桔村怎样‘镀’到‘真金’?”……桂花飘香的季节,乡村干部报记者倪老师到村结对蹲点,我一路跟访。无论在果园还是山民家中,她不断抛出问题,也激发我进一步思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是重中之重。比如在我们蕉芭林村,金桔具有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微酸性的腐叶土壤、山坡地适宜的光照和水分,敢种敢试的能人,这些都不可或缺,所以我总结“选对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是关键。记者还问到县里对镇村金桔产业的技术支持,由此我也意识到,科技兴农对产业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采访期间镇上来电,提醒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强镇公司入股的事。但最近山民们忙于卖桂花和给金桔盖膜,所以只能晚上开会。记者感兴趣地表示,再晚也要去旁听。赖书记有心锻炼我,让我当了一回大会主持。忙完会,夜归路上,结对蹲点的一幕幕在脑中回放。记者老师好奇又好学的采访风格,让我这个理工科研究生悟到了一项基层工作的方法:“多当一当不懂就问的小学生”;也让我这个河南平原长大的95后,一同剖析了桂北山村凭借金桔“突围”的不易。到村任职时光还剩不到一年,我还能为村民们做些什么?如何跟“师傅”赖玉梅学到更多?答案,在行动中!

  蕉芭林村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王振辉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