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新农人”变成“兴农人”
2023-11-08 16:1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孙学丽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央视10月30日播出的《焦点访谈》,主题为盐碱地里稻谷香,讲的是5名平均年龄仅28岁的河北年轻人如何向盐碱地要粮食的故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业农村广阔舞台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农人”,他们对农村充满感情,愿意扎根基层;他们有知识有技术,将城市和乡村连接,推动新知识、新技术向乡村汇聚;他们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穿着西装在田间干起农活……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各级组织部门要善于当好人才管家,做好“新农人”引育管用大文章,让更多的“新农人”变成乡村振兴路上的“兴农人”。

  双向引才,充实“新农人”的人才库。如今,乡村农业生产的“软件”“硬件”不断升级,斑斓的大地蕴藏着科技的力量。人才回引工作要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双向发力,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打好“乡情牌”,依托血缘、亲缘、地缘,广泛梳理好在外优秀人才库,实行定期联络沟通机制,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用他们的所学、所见、所闻回故乡、帮老乡、建家乡,着力回引一批有文化知识、经营能力的在外毕业生和能人。另一方面,要构建好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的“引才体系”,通过“双招双引”,建立健全“党建链+人才链”“人才+乡村振兴项目”“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引才体系,多维度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以发展硬实力来提升农村吸引力,变“不想来”“不愿来”为“主动来”“抢着来”,实现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精准培育,提升“新农人”的金刚钻。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从2012年到2022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据《“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到2025年,这一数据将超过1500万人。鼓励返乡入乡创业,这既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各地“新农人”的结构来看,有的是非农业专业的、有的是工程技术的、有的是本地留守的妇女,构成可谓是多样化的。那么,作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娘家人”,组织部门、农业农村部门要携手加强对这一群体的精准培训,分层分类,分批分岗开设针对性强、时效性好的培训课程,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实现课堂集中培训、企业现场教学、基地拓展教学有机结合,互促共用,让“新农人”的“金刚钻”干出更多更好的“瓷器活”。

  优化服务,凝聚“新农人”的强磁场。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人才归乡、能人返乡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堵点和难点,比如用地难、融资难、入户难的尴尬境地时有发生。招才引才不是“一锤子买卖”,想让“新农人”真正长久发挥作用,地方党委政府就必须拿出长期且能落地的人才政策,为“新农人”的发展壮大提供制度支撑。比如在项目孵化、融资担保、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公共政策方面给予配套服务;在典型评选、职称评聘、政治身份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通过不断健全乡土人才服务体系,让更多的“新农人”可以心无旁骛地发展事业、振兴乡村,在农村发展真正感到有奔头、有甜头、有盼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