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咏田园 | 饮酒
2023-08-21 17:3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陶渊明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饮酒》二十首是其归隐后所作,本诗列第五首。

  诗的前四句叙议结合,说的是: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若问我为何能如此,因为心已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之地偏远僻静了。这里的“车马喧”,主要是指官场中的应酬,而非乡野间的交往。第三句中的“君”虽常用作第二人称,但由《饮酒》诗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可知其无人相伴,故三四两句乃是自问自答,有如形与影一问一答。王安石曾评价:“渊明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四句,由诗人以来无此句。”后代文人多有爱此四句者,如晚清诗人黄遵宪即以“人境庐”三字名其居。四句中“心远地自偏”一句蕴理隽永,最为精警,是全诗之基。

  第五至第八句紧承“心远地自偏”而来,叙事与写景结合,诠释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清宁之境。这几句说的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近黄昏的时候,山上云气缭绕,飞鸟结着伴儿归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最为著名。《文选》作“望南山”,关于“见”“望”之辨,苏东坡有一段精彩的评论:陶公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俗本作“望”,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于山,无余蕴矣,非渊明意也。“见南山”者,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蔡宽夫也评价说:俗本多以“见”为“望”字,若尔便有褰裳濡足之态矣。一字之误,害理如此。虽“见”“望”之争,千年未绝,但大体上倾向于“见南山”。这两字的差别,简而言之,在于“见”者“无意”,“望”者“有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其意类似于《归去来兮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所差别的地方,在于前者“无我”,而后者“有我”。据《陶渊明年谱》,《归去来兮辞》写于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之时,后十二年,有《饮酒》(其五),心境愈发淡然平和。此四句,可谓“心远地自偏”的有力佐证。

  全诗最后两句则归结于哲学性思考,这两句说的是:眼前这自然之景包含着人生真谛,想说明它又忘了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这两句运用了《庄子》语,《齐物论》中说:“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不辩不言。”又《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既明本心,是以不落言筌,一派天然,物我两忘。诗之高妙,正在于此。

  (周黎霞,全国优秀楹联教师,太仓市楹联学会、诗词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十佳女诗人)

责编:俞玺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