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咏田园 |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2023-09-05 16:07:00  作者:袁枚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宋诚林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赏析:

  赏读此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袁枚的平生际遇。许多人熟悉袁枚或许还是从“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开始的。纵观有清一代,袁枚的确是文坛重量级人物,特别是《随园诗话》影响深远。他宦海漂泊,辗转多地任县令七年,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后辞官隐居于南京随园。再说一下何为“秋士”。秋时,男人会觉得繁华落尽,满目萧瑟,常有英雄末路之伤感。诗中之“秋士”即指迟暮不遇之人,常与“春女”相对。《淮南子·缪称训》:“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诗中“秋士”乃作者友人李晴江是也。

  首联“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既是开门见山,“秋夜”“秋士”亦定下了通篇凄清孤寂的基调。作者未见其人,先闻其音。寂静的秋夜,清婉的笛声一定传得很远。但满园萧瑟,自无人去听。颔联“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更加重了凄清的氛围。试想,月光凉如水,残酒初消,寒意入骨,万般心事都付与笛声,怎不令人唏嘘。而颈联“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既展现了借园主人高超的吹奏技艺,又令人从凄婉中得到美感。笛声令天上的碧云也为之停留,同水上红荷的幽香交融飘荡,可谓有声有色。“碧云”为冷色调,“红藕”则为暖色调,唯有听者与吹笛人有了情感共鸣,方能冷暖相通,懂其心声,正所谓知音难觅。“峩峩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世间唯有子期能听懂伯牙。此时此地,亦唯有作者能解友人之音。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所闻者琵琶,而袁枚所闻者笛,江山异代,心境何殊。直到“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作者才点出与友人之相见,相逢无语,却清露湿衣。一曲吹罢,而余音未绝,恰如此首诗一样,令人回味无穷。我想作者写到最后,一定想到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异曲同工,却翻出了新意。作者并未提到泪,但清露未必不是泪,而且是冰冷的泪。

  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更有“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之论。此律通篇无议论,皆以景语生发,却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与友人相知相惜的深厚友谊,超脱之意境可谓羚羊挂角,当为后世诗者之师。

  (马瑞新,山东龙口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烟台市楹联家协会学术评审委员会主任)

责编:姜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