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咏田园 | 大风渡江
2024-04-30 17:34:00  作者:王士禛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凿翠流丹杳霭间,银涛雪浪急潺湲。

  布帆十尺如飞鸟,卧看金陵两岸山。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赏析:

  你要写南京段长江水域之美,就不能只写长江,要写“凿翠流丹杳霭间,银涛雪浪急潺湲。”你要写渡江涉险的心情,就不能只写险情,要写“布帆十尺如飞鸟,卧看金陵两岸山。”

  诗歌,不仅反映诗人笔下的万事万物,还包括诗人的思维情感。清代诗人王士禛一首七绝四句《大风渡江》,看似纯粹写江上变幻莫测的自然风光,实则不露声色地把渡江时面临的险情,以及泰然自若的心境展露无遗,情景交融,意境旷达,一幅迎风渡江饶有情致的图画跃然眼前。

  王士禛写诗思路开阔,善于突破物我之间、时空之间的界限,巧妙地通过写景写物,将诗人的丰富内心表现出来。首句“凿翠流丹杳霭间”,巧借杜甫《九成宫》诗中“凿翠”,以及王勃《滕王阁序》诗中“流丹”,将当年金陵的繁华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用虚幻手法把雨后江面上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的极致景观描绘得活灵活现,那宛若仙境的江景描写使人身临其境,心生向往。

  次句“银涛雪浪急潺湲”,诗人承接上联,用“银涛”“雪浪”“急潺湲”来描述江上波涛汹涌、水流湍急,激流涌荡、险象环生,未着一“风”字,却把风大浪急描绘得十分生动,尤其把当时诗人所处的险境刻画得细致入微,与首句描写如画的江景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句“布帆十尺如飞鸟”,诗人突然掉转笔触,“布帆十尺”“如飞鸟”,此刻诗人用“比喻”的方式推出诗的主体,由写景转到描述自己不顾危险冒着大风渡江的状态,十尺高帆兜风而驶,船只像飞鸟般极速前行,霎那间就驶出很远,把当时乘风破浪斗险情的场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这首诗妙就妙在收尾之处,末句“卧看金陵两岸山”中的“卧看”一词,乃此诗点睛之笔,结尾时诗人把诗的主旨归结自身,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就算面临再大的风浪,只要自己定下决心,就当搏击惊涛骇浪无所畏惧,那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超然心境,甚是治愈人心。

  读诗如读心,读心如读人。一首《大风渡江》看似写的是诗人乘船路过南京时所见到的江上壮丽风光,实则写的是诗人渡江时亲历惊险后的平淡心境,尤其“卧看”一词充分展现出诗人源于内心的坦然与豁达。读诗能打开人的心境,品读此诗,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诗人热爱大自然,悠闲自得、淡定从容、积极乐观之情,同时还能让我们悟出这么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会有很多不同的境遇,或高潮或低谷,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大风大浪面前波澜不惊,逆流而上才让人佩服。当我们遇到困难或坎坷时,既要练就一定的抗压能力,同时还需要不断积蓄中流击水的勇气,只有勇敢面对挑战、追求梦想,我们才能扛得住人生路上的惊涛骇浪。

  (江辉生,江苏省作协会员、江苏省直机关干部)

责编:姜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