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沙洲坝村前连丘陵、后依高山,干旱缺水,老百姓吃水要到很远外挑浑浊的脏塘水。当地流传:“沙洲坝,沙洲坝,三天无雨地开岔,有女莫嫁沙洲坝……”
1933年9月,毛泽东来到沙洲坝,看到群众饮水困难,就带领战士和群众在村里打出了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村民们终于喝上了清甜甘冽的井水。毛泽东为老百姓挖井的事情传开后,苏区中央各机关和驻地村民也纷纷挖起了水井,有效解决了当地饮水卫生问题。解放后人们将毛主席亲手挖的井取名为“红井”,并在井边立了一块石碑镌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驻沙洲坝,中央党、政、军、群机关在此集中驻扎1年零4个月,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写下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光辉著作,为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作了生动注脚。
党为人民谋幸福,人民铁心跟党走。红色基因浸润在沙洲坝人民血脉深处。在苏区革命年代,沙洲坝村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捐钱、捐粮,参军、参战,全力支持苏区革命斗争;一批又一批热血儿女,不惧生死、前赴后继跟着共产党走,很多人“北上无音讯”。瑞金市党史办同志说,沙洲坝村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07人,“几乎家家都是革命家属,户户都有英雄事迹”。
传承是对红色历史最好的铭记。沙洲坝村梳理村情村史,以“红井”为主线,建设了红色大讲堂、村史馆、红色影院、红色书屋、沙洲坝八一希望小学红色驿站等,构筑起红色文化教育阵地,成为沙洲坝村鲜明的地标。同时,组建红军之家、红歌队,收集整理红色书籍、红色歌曲、红色电影,常态化开展读红色经典、学红色历史、讲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上红色党课等活动,把红色文化传播开,把红色基因铸起来。他们还充分挖掘村中的革命事件、革命人物、革命活动、革命故事,培养红色小导游,组织红军后代讲解员队伍,开发现场教学精品课程,成为瑞金市委党校、瑞金干部学院红色精神传承的现场教学点,让党员干部更深入了解那段峥嵘岁月,增强传承红色文化、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如今的沙洲坝村,每天都吸引着很多前来寻根溯源、开展红色教育的党员干部群众,他们喝一口红井水,重温一遍《吃水不忘挖井人》,聆听一次《红井情深》微党课,在红色文化熏陶中进一步感悟初心、坚定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