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村(今属黟县),位于皖南黟县、祁门、石埭、太平(今黄山区)4县边陲,山高林密,峰峦叠嶂,道路崎岖,交通闭塞。1934年8月,中共太平中心县委在柯村周围方圆百余里的区域内领导了一起农民暴动,称为“柯村暴动”。
1934年“夏大旱,秋收不及五成”。农民饥火烧肠,挣扎在死亡线上。以柯村胡炳希为代表的一帮土豪劣绅,眼见秋收租债无望,便勾结国民党爪牙,进行逼租逼债,并密谋采用加重田赋和债利手段向农民压榨掠夺,柯村地区农民的反抗呼声愈来愈强烈。
1934年7月,太平中心县委召开会议,分析形势,根据人民群众的斗争要求,决定因势利导,在抗租平债的基础上,准备进行武装暴动。会后,中心县委向皖南特委和闽浙赣省委报告,要求省委派出武装力量和干部支援。8月初,省委复示同意举行暴动,但要求待省委派出的武装和干部到达后进行。根据省委指示,中心县委研究部署暴动准备工作:一是党支部和党员分工领导暴动,但党组织不能公开;二是以支部或自然村为单位,普遍组织农民团,作为暴动的主力;三是严密监视当地土豪劣绅和保长的行动,暴动开始后要解除当地民团武装;四是暴动后搜集烧毁田契债据;五是以农民团团员为骨干建立自己的武装。
8月中旬,中心县委地下交通员曹丫头去新棚给县委委员储汉仪送有关暴动的密信,途中不幸被捕(后被杀害),密信被搜,消息走漏。中心县委得知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为了争取主动,中心县委当机立断,决定提前暴动,在柯村拜祭堂设立暴动指挥部,由县委委员韩锦侯任总指挥。从8月21日深夜到22日凌晨,杨家墩、乌头坑、新棚、柯村一带的3200农民在100余名党员的组织和带领下,全面举行暴动。各村农民团、赤卫队手持大刀、长矛、土枪向当地豪绅、地主恶霸发动进攻,先后镇压了黟县自卫团团总汪晓堂和豪绅胡炳希、汪炳才、胡昌阳等,缴获地主枪械300余件,推翻了柯村周围地区的国民党的乡、保基层政权。
9月初,闽浙赣省委派出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在攻打祁门县城以后,由宁春生带领进入柯村地区,在茅山岭击溃了国民党太平县的保安队,壮大了暴动声势,鼓舞了群众的热情。在红军游击大队的支援和鼓舞下,农民开仓分粮,烧毁地契债据,张贴“为土地、为自由、为苏维埃政权奋斗到底”“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各个村庄插上红旗,家家户户喜洋洋,男女老少唱起《红旗歌》。
在暴动浪潮的推动下,许多青年农民踊跃报名参军。游击大队迅速扩大为4个中队,农民团、地方游击队纷纷由秘密转向公开。中共石埭县委在柯村召开有4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成立了300多人的柯村农民团。接着,在以柯村为中心的黟、祁、石、太边的56个村庄也相继组建农民团,有4000余农民参加,地方游击队发展到600余人。农民团、地方游击队紧密配合游击大队,打土豪、斗劣绅,站岗放哨,递送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