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已过,国庆将至,订一间民宿,已经成为时下出行的热门选择。今年,民宿管家被列为人社部公示的18个新职业之一,各地也针对提升民宿管家行业举办培训、出台规范,为乡村振兴培育人才。号称“诗和远方、月薪过万”的民宿管家,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本报记者在安徽、贵州等地进行了相关调研。
给乡村游客提供情绪价值
9月24日,星期六,安徽省黟县宏村镇龙江村旧街墨野黄山集舍民宿的又一个满房日。好几间是黄山本地人订的,他们带小朋友来乡村游玩。另有10多个客人,组团来为小宝宝过生日。一早,民宿负责人申易鑫就帮这位小“寿星”布置好了场地。
申易鑫这一天接待了三拨客人。上午他用接驳车把退房的客人送到停车场,一路上帮他们做下一站的行程攻略。中午,云南香格里拉来了考察团,他给客人分享了墨野的发展心得。晚上8点,申易鑫开始了他的专业表演:打铁花。一直忙到夜里10点多,干爽的山风吹过,申易鑫方才感觉到些许轻松。
申易鑫制墨表演。
根据人社部刚刚公示的新职业信息,民宿管家指提供客户住宿、餐饮以及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与生活方式体验等定制化服务的人员。申易鑫正是其中一位。
“我认为,民宿管家的工作,主要是给旅客提供情绪价值。”申易鑫说。除了表演打铁花,他还会制作徽墨、插花、茶艺、剪辑短视频、做网络直播……游客称赞他“简直是个宝藏大叔”。2021年,在安徽省黄山市民宿管家技能大赛中,申易鑫获得第一名。
在安徽西递村内,淡园民宿只有4间客房,今年7月收入4.6万元,8月5.1万元,9月接近6万元。10月国庆节订房过半,总营收达到疫情前的85%。民宿管家李声涛说,他擅长生活美学和设计,比如插花和茶艺,给客人讲西递村除导游词以外的故事,也可以讲解歙砚的知识。“这份工作是自己喜欢的,我每天乐此不疲。”
在黟县,有一大批多才多艺的民宿管家。坐落在黟县古城边漳水河畔的“黑多白少”,民宿管家胡浪琦精通徽州传统礼仪和茶道。在宏村镇,阿琳娜花园民宿管家黄琼擅长田园瑜伽,她先生是德国人,热爱与游客沟通摄影和西餐制作。还有一些民宿管家,则精通香篆、砖拓等传统技艺。
常态化疫情防控催生了“微度假”等大众旅游新热点,自由行成为主流,民宿游更是备受追捧。据黟县组织部相关人士介绍,今年前8月,在黟县过夜游客30.3万人次中,就有21.18万人次入住民宿。目前,黟县民宿已达903家,年接待游客超220万人次,民宿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近20亿元,成为助农增收的新渠道。而在浙江,仅湖州德清一地登记在册民宿就有近900家,年营收在30亿元左右,民宿管家约有4000人。
就业与增收双重拉动
民宿管家被列入新职业的背景是,在我国中西部乡村,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很多乡村民宿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必须重视民宿管家这个新职业对就业与增收的拉动。”南京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有关专家指出。
贵州雷山县丹江镇白岩村被誉为“梯田托起的村庄”,牧云涧民宿正对着高高的雷公山和美美的梯田。今年以来,牧云涧民宿营业额达87万元。这个业绩,让在这里工作的9位民宿女管家欢欣鼓舞。
“去年总营业额也就是107万元。”民宿管家王情说,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跟循美文化旅游公司合作运营牧云涧,双方分红比例为7:3。“我和村里另外8位姐妹,都是牧云涧的民宿管家,人均月工资3000元,年底还有绩效奖。”
王情(左一)正在向客人介绍当地非遗文化产品。
她们的工作是民宿的接待和运营,包括苗族刺绣、蜡染、插花、做咖啡等,徒步线路需要她们一对一为客人提供导引服务,为游客介绍本地文化。这几天稻谷丰收,还需要和感兴趣的客人一起下田收割稻谷、捉稻花鱼。除了王情、刘菊、李乃送30多岁,其他几位民宿管家大姐都过了40岁。
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表演系的王情曾在贵阳担教音乐老师,工作稳定。当时,出于照顾家庭的考虑,她打算返乡。恰好白岩村的乡村振兴代表项目牧云涧民宿落地,她报名并入选了第一批民宿管家。刘菊则是王情从外地叫回来做民宿管家的。“下一步,我们想一起做村里农产品推广销售。”刘菊说。
这几天,牧云涧的民宿管家李乃送趁着客流受阻,请假回家收割稻子。37岁的李乃送到民宿学会的第一件事是微笑。一开始她很不习惯,跟客人说话常常不自觉嘴角就塌下去了。有一次,她女儿病了,她没有余钱去县里看病,尝试跟老板借1000元应急。老板二话不说就转给了她,笑着说:“孩子要紧!”她一下子就从老板的笑容里领会到微笑的善意。接待客人时,她不仅微笑,还学会化妆、爱花,牧云涧几乎所有的花儿都是她种的。
新职业彻底改变了她,抬升了她的家庭地位。疫情两年多以来,父母的药、两个女儿的学费都是靠李乃送的工资。“我在贵州乡村做女性民宿管家培训,开始她们的丈夫总是反对,后来丈夫发现自己的收入还没有妻子高,反对声就小了、没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百美村宿”项目部主任郝德旻说,民宿管家工作可以防返贫、促增收。
身边的民宿,就是增收的源泉。黟县在民宿客栈开设农产品销售脱贫专柜26个,促进农户增收。以民宿为主的文旅产业拉动了2万人就业,并先后带动1617个脱贫人口人均增收近2000元。
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乡村建设不易,更难的还是运营,一些地方的少数民宿因为经营不善,加上疫情影响,要么倒闭,要么苦撑。另一方面,民宿管家从零发展到百万人从业的规模,难免良莠不齐,服务亟待规范。
归纳起来,要走出这两方面的困境,就必须强化对民宿管家的培训。“数字木兰”乡村民宿管家就业支持计划由此而兴,该计划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主导。2022年,该计划将在全国免费培训2000名乡村民宿管家,民宿专家、烹饪大师、非遗传承人、手工艺大师、生活美学家等构成师资团队,手把手向民宿管家们传授如何获客留客等核心技能。贵州的培训点,就设在雷山县白岩村,共10期,会给牧云涧民宿带来40万元左右的收入。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才能配得上称为民宿的灵魂。”李声涛等从业者认为,未来对民宿管家的工作岗位要求会更高,特别是对民宿管家的文案策划、视频拍摄和剪辑、新媒体运营等会有更高要求。
有效的帮扶永远是授人以渔。在安徽黟县为培育民宿经营管理技能人才,已连续两年举办民宿管家技能大赛。同时,该县出台民宿管家服务规范,不仅要求从业者了解徽州文化,还包括“提前5分钟到达约定地点迎客”等细节要求。
一些参加过培训的民宿管家表示,民宿管家得到社会关注,不失为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发展方向上,他们认为,只有把本地文化搬进民宿,才能让民宿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小民宿,大营销。很多民宿管家都把招引客源当作重点。墨野民宿在获客方面,在携程上3年收获1300多条好评,在小红书上,也时不时推出爆款文章。依靠出色的新媒体运作,墨野民宿虽然营业4年,疫情占了3年,但它在坚持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实在的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