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支队伍,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铸就了闪光品牌。他们走出机关、企业、高校的大门,来到乡村大地,啃下了脱贫道路上一块块“硬骨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挥洒汗水、奉献智慧,甚至献出了生命。
还是这样一支队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接续奋斗。他们不负党的重托、群众的期待,在建强基层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发力拼搏,把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使命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他们,就是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他们,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党派来的好干部”!
提衣提领子,
建强基层堡垒
2021年2月,河北省广播电视局驻围场县城子镇八顷村工作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个荣誉的分量很重,来之不易。”驻村第一书记郭安治说。
八顷村曾是河北省20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村民收入主要是普通的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2016年工作队驻村时,村集体欠着7万多元外债,村“两委”班子4人,平均年龄59岁,开个党员会人都到不齐。驻村工作队坚持把“回引人才、建强组织”作为着力点,从选定致富能人唐凤岐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开始,相继回引多名退役军人、致富能手返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县委组织部指导下,驻村工作队和乡党委商量,结合党员职业和在各产业分布的状况,成立了八顷村党总支以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
“我也是被驻村工作队发现、吸引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村党总支书记赵洪亮说。近年来,八顷村先后涌现出一批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累计带动近百名困难群众通过务工或入股增收。党员郭艳红致富不忘家乡,流转本村和邻村土地500多亩,发展有机马铃薯种植,吸收20多户村民入股、务工,促进了增收。
福建省政和县石屯镇西津畲族村第一书记王金凤(右一)在了解村里“裸房”情况。
在福建省政和县石屯镇,西津畲族村最近完成了近4万平方米的“裸房”改造。整治改造过程异常顺利,没有产生任何矛盾。这得益于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派驻村里的第一书记王金凤推行的“三讲四动五提升”机制,让村党支部成为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王金凤介绍,“三讲”是“有事有话好好讲、有事有话当面讲、有事有话桌面上讲”,在讲团结上做“加法”,有效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动”即“支部领动、群团联动、党员带动、群众行动”,把党组织筑牢、把班子建强;“五提升”即提升“产业活力、村庄品质、文明意识、治理水平、共富底气”,不断积蓄发展动能,夯实发展基础。
实干加巧干,
拓宽强村富民路
虎年春节一过,甘肃省永靖县杨塔乡徐湾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王相多了一个职务——村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徐湾村总耕地3800多亩,经过实地踏查、图版核对、入户核实,王相摸排出全村撂荒地达675亩,其中坡度在25度以下、能够整治的有320亩。对摸排出的撂荒地,采取“农户自愿、亲友代管、合作社土地流转”的方式进行合并、开荒、深松,目前已经整治50多亩,并在清明节前种上了土豆。“余下的将通过深翻改良土壤,准备种植豌豆。”王相说,对于无法整治的撂荒地,目前已有334亩通过流转方式交由合作社代运营。王相估算了一下,按照“党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形成合力,通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托管撂荒地整治与经营,亩均可为村集体增收50元—100元。
兼具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和全市高层次优秀青年人才三重身份的“三高书记”张耀雄,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城投集团派驻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第一书记。2021年4月到村后,他在网络上开展亮起党的旗帜、亮出党组织作用、亮明党员身份的“三亮行动”,为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代言。“没为困难地区拼过命,但可以为困难群众拼个单。”不到一年时间里,张耀雄共组织“找到你一直追寻的味道——驻村第一书记喊你下单”网销活动21期,累计接单3033单,销售金额28万多元。
在鄂尔多斯,第一书记都是农副产品的“代言人”和“推销员”。全市735个包联驻村工作队、2476名包联驻村干部化身产销服务队,从源头保障了消费帮扶全域纵深推进。他们的贡献不限于销售环节,还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根据需求帮助农牧民确定种植养殖品种、规模,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主动对接“人才下乡”“人才柔性流动”等渠道,为农牧民提供种植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电商服务等技能培训;积极推进技术标准普及,扎实抓好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扶贫产品认定、质量安全追溯、品牌创建培育等工作,把好种植关、检测关、品牌关。
“王婶,这段台词不能这么念”“张哥,你要看镜头”……最近,吉林省永吉县北大湖镇草庙子村第一书记马小涵,除了抓防疫、忙春耕,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在紧张推进中——培训村民演员。“我们要拍宣传村子的系列短视频!”马小涵说。
草庙子村盛产东北地域鲜果,但过去以批发为主,卖不上好价钱。马小涵到村后,试水直播带货,打通了一条线上销售渠道,售价比过去提高了一倍。兴奋之余,村民们有了新忧虑:“以后你走了,谁来帮我们带货?”这让马小涵意识到,要把培养带货接班人提上议事日程了。先从短视频制作开始培养。今年初,马小涵开始打磨剧本、选演员、排戏,从中也挖掘、培养一批村民主播、演员,让乡亲们可持续致富。
马小涵并非孤军奋战。永吉县组建千村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高标准打造草庙子村等产业发展示范村。吉林市积极压紧压实县乡党委、包保帮扶单位责任,及时解决驻村干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确保驻村干部能“发力”、农村农民能“借劲”,打通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对症开处方,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近日,广东省乡村振兴驻罗定市龙湾镇帮扶工作队、龙湾镇棠棣村组织在村党员、流动党员,线上线下同步召开专题党课。驻棠棣村第一书记钟嘉子以“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为题,为大家上了一堂深刻的主题教育党课。党员们说,以前大家都是逢年过节才回来相聚,从没有过像现在这样的方式开展主题党日和党员大会,流动党员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基层党建”,积极主动参与村务了。
龙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党员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拉近了党员之间的距离。外出流动党员通过手机登录智慧党建平台,“面对面”参加党员大会、党日活动、互动交流等活动,有效解决了党务村务会议召集难、决策难的问题,为推动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提供了保障。
五一假日期间,江西省修水县杭口镇茅坪村第一书记冷汉西(左二)与志愿者们在村集体经济项目洋沃小镇景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春耕前,江西省修水县杭口镇茅坪村“两委”终于成功动员村民范绪金主动拆掉了建在耕地上的鸭舍。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冷汉西说,办成这件难事,多亏了村里的巾帼志愿服务队。
来到村里后,冷汉西注意到两个现象,一是村里发展面临不少难题,比如村内干道环境卫生较好而农户家庭环境卫生差,留守儿童多,等等;二是村里热心公益、甘愿奉献的中老年人及妇女比较多。如何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组建志愿服务队。冷汉西与村“两委”班子商量,并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决定建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关爱下一代志愿者服务队和“五老”帮教志愿者服务队,以此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提升治理水平。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家庭”评选,每周为留守儿童开设关爱课堂,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村“两委”组织志愿服务队参与村级自编自导的文艺活动,编制村规民约快板书。村里遇到难办的事情了,请志愿服务队帮忙做工作。“志愿者都是本村人,相互了解家长里短,有时他们一句玩笑话就把难题解决了。”冷汉西欣慰地说,“现在村里矛盾少了,正能量多了;骂声少了,笑声多了;陋习少了,文明多了。”
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五道堡村曾因党支部组织力差、党员管理松懈、村级事务不透明,被定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2019年,五道堡村成为永陵镇乡村治理试点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国生提出“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并牵头成立了三治工作理事会。“小小理事会,作用却很大。”杨国生说,之前村里集体经济项目种植山野菜需要用工,可让谁去、不让谁去都有纷争。借着三治工作理事会每月开展的“村民说事”活动,最终确定轮流务工制。同时,村民的合理化建议得到落实,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
曾经的五道堡村大操大办陋习盛行,不光红白喜事、乔迁升学,就连母猪下崽也要摆酒席,村民苦不堪言。当杨国生开会部署整治时,会才开到一半,一位村民竟激动地拍桌子:“这么多年的习俗你说禁就禁了?我彩礼都花出去两万多了,要是不办谁补给我?”会后,杨国生逐户走访征求意见,在多数村民的支持下,修订了《村规民约十条》,此后再无大操大办现象发生。
枝叶总关情,
化解急难愁盼
“书记,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打开水龙头,天天有水吃!”2021年8月,四川省布拖县龙潭镇胜利村驻村第一书记彭辉第一次入户走访,村民俄地么尔各领着他看家里一排储水桶时说的话,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胜利村位于川滇交界处,谷深坡陡、基础设施薄弱。其中,村民一组、二组枯水期缺水问题较为突出。“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摸清情况后,彭辉带队,背上干粮翻山越岭,十多天后终于找到两处新水源。紧接着,他又争取到镇里1万多元扶持资金,用来改造供水水源和管道。“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彭辉自己开车去采购材料,村干部们自己动手组装。2021年国庆节,村民一组、二组110户村民家里都通上了水。打赢了“水仗”,彭辉在村里站稳了脚跟。他再接再厉,梳理制定了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等17项重点工作方案。协调移动公司新建一座信号基站,修复胜利水渠,修建民俗文化广场,开设“文明新风”积分超市,组建村篮球队和志愿者服务队……难题一个个被破解,村容村貌一天天变好。
苏家店村坐落于黑龙江省桦川县正南12公里处,为苏家店镇政府所在地,户籍人口1429户、3649人,村型大、人口多、基础弱,多年来人居环境整治一直是个“老大难”。“过境国道年久失修,大货车一过就飞沙走石,有安全隐患,还呛得满鼻子灰”“没有路边沟,一下雨道路就泥泞不堪”“没有路灯,晚上都没法出门”……2020年9月,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派驻苏家店村第一书记孙世杰到村后的第二天,与村里党员的见面会变成了民情恳谈会,党员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这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孙世杰牢牢装在了心里,下决心啃下“硬骨头”。依靠派出单位及各方支持,多渠道争取资金,孙世杰带着村“两委”先后实施了村内国道过境段排水配套项目、人行道改造、路边沟及国道服务区建设项目,补齐了存在多年的基础设施短板。为了让村里的路灯亮起来,孙世杰走遍了全村的各个角落,细数路口就有80多个。经多方沟通争取,两家国有企业捐赠345盏太阳能路灯,实现村内全覆盖。路灯安装那天,村民自发燃放鞭炮,表达喜悦之情。“在孙书记的帮扶下,村里办成了一批过去想干却没有干成的民生实事,得到老百姓的夸奖,村干部腰杆更硬了,威信更高了,凝聚力也更强了。今年我们争取在村庄美化绿化上再做些好事。”苏家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葛君龙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记者 杨涌 聂伟 许露露 林华维 周妍
本报通讯员 单闯 王宇飞 张昊 鲁炜中 文莎 邬闯 周冬冬 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