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怎么样
2022-05-20 08:4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在普洱茶的故乡,不种普洱种什么?位于北回归线上的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大开河村这两年打出了一张发展“新王牌”: 240户茶农变身“咖农”,种了1万余亩咖啡。小小咖啡豆,从这里走向世界,成了边疆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粒魔豆”。

  实现乡村振兴,做大村级集体经济至关重要。从白山黑水到黄土高坡,从鱼米之乡到雪域高原……各地以“党建引擎”强势驱动村级集体经济驶上“快车道”,跑出“加速度”,为乡村振兴“强筋健骨”“提质赋能”。

  一个个好产业,助更多“悬崖村”走上振兴大道

  【新闻现场】

  5月,大凉山腹地的“悬崖村”,一片生机盎然。山脚的脐橙花刚“退场”,山坡上的油橄榄树“接力”开花,还有大片的核桃、花椒,成群的鸡和羊,与森林、云海、峡谷、金沙江一起,汇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美丽图景。

  “悬崖村”是四川省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的别称,坐落于千米悬崖之巅。过去,村民要攀爬17段藤梯下山采买物资、出售土豆和玉米。这两年,当地做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开办旅游公司,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驻村第一书记李廷坤介绍说,从一个好产品到一批好产业,悬崖村告别传统农业的“藤梯”,沿着入云的钢铁“天梯”,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大道,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了3万元。

 

  四川悬崖村村民某色苏不惹背着修民宿的建材攀爬“天梯”。

  【纵深阅读】

  同样一个村,有没有一个好产品,效果大相径庭。

  “找准好产品至关重要!”广西梧州市城东镇扶典村党总支书记罗火强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好眼光”。2019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仅7.26万元。他反复调研,选定了一种本地浆果——嘉宝果,用来酿养生酒。仅今年一季度就销售果酒1吨多,为村集体增收13万元。一颗不值钱的果子,变成了致富“嘉宝”。

  “集体经济‘出圈’,乡村振兴出彩!” 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灵官庙村党总支书记王强有自己的感悟。2019年,该村设计了一座“网红桥”,进而带红了整个村,迄今已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从5年前的3000元涨到现在的30余万元。

  “村里的一棵小菜”,甚至能拉动城乡发展“列车”。在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的蔬菜大棚里,村民崔江元为记者演示了怎么“用手机种菜”。智能化灌溉设备,根据植株灌溉需求实施最佳灌溉模式;温度、湿度、土壤pH值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和作物数据……寿光“蔬菜王国”就是从三元朱村17个黄瓜大棚起步的。如今,以寿光各村集体经济为基石的蔬菜产业集群,入选了全国首批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村里驶出的一些“小舢板”,好多变成了产业“巨轮”。据有关部门统计,2021年,全国累计创建367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脱贫地区注册商标和品牌数量达5.3万个,拥有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近1万个,一大批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全国。

  一个个好头雁,助更多“十八洞村”找到振兴密码

  【新闻现场】

  坐标湘西,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山高地少。“养猪人都盼猪肥,但我们从前养猪就怕太肥。一头猪,要五六个壮汉才能抬出山。”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笑着说。

  “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是核心,人才是关键。”当好领头雁,施金通带头苦干,且积极培育产业项目“领头雁”和接班人。95后大学生施康成立了返乡人工作室,推广直播带货。种猕猴桃、养蜜蜂、养黄牛、绣苗绣、建山泉水厂……古老苗寨每天都在生长。群众对村“两委”的满意率从几年前的68%攀升到了98%。“让精准扶贫首倡地也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施金通说。

  【纵深阅读】

  同样一个村,有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效果大相径庭。

  指针回拨到5年前,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东张市村是个软弱涣散村,群众都喊“烂张市”。村党支部书记岳敏上任后,探索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支部带富”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东张市村拿到了“西安市美丽村庄”奖牌,岳敏也入选了“西安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4年时间,能让一个村的经济产生多大变化?江苏省沭阳县李恒镇刘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汤化东给出了一个让记者十分吃惊的答案:“50倍!”2018年前,该村集体经济“最好的一年,挣了2万元土地租金”。汤化东带领党员群众,盘活集体土地、沟塘、荒地550余亩,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引进6个高质量发展项目,“今年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汤化东信心十足。

 

  村民在山东省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葡萄基地里采摘葡萄。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山东省烟台市明确“好人+能人才是合格当家人”的选人导向,设置“两委”成员候选人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通过县乡两级资格联审,把讲政治、敢担当、能带富的优秀人才选进村级班子,还把村书记培训纳入全市干部培训规划,连续4年组织村书记赴浙江大学研修,全面提升村党支部书记领办合作社水平。截至目前,全市有3421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占总村数的54%,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93亿元,助农增收5.32亿元。

  为育好带头人,甘肃省迭部县电尕镇以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党员种植户为主体,成立田园党小组,开设“田园党课”,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集聚党员动力,服务群众零距离。电尕镇更古村党支部书记达拉次仁夸赞说,“田园党建”种出“绿色希望”。

  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从致富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领办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群体中选拔村干部6524人。深入实施“助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2454支驻村工作队、703名优秀第一书记、8065名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建强党支部,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带头人队伍能力提升,助更多的村找到振兴密码。

  一个个好制度,助更多“小岗村”抢占振兴高地

  【新闻现场】

  自2018年以来,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村民拿到的分红为350元、520元、580元、600元、620元……5年累计分红超千万元。“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笑着说,“分红年年涨,说明集体经济越跑越快!”

  40多年前,正是严金昌等村民按下红手印,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大幕。此后,创新始终是小岗村最耀眼的底色。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表示,仅最近一年,小岗村就持续“上新”多项创新机制:设立村级乡村振兴产业基金、挂牌乡村振兴银行、成立村级博士工作站、打造振兴“领头雁”矩阵……以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打通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人才等“梗阻”。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8位“大包干”带头人在大包干纪念馆前展示自家领取的集体经济收益股权分红。

  【纵深阅读】

  同样一个村,有没有一个好制度,效果大相径庭。

  好制度让领创人更有干劲。在贵州省习水县隆兴镇新光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峰就是一位“领创人员”。村集体的5家合作社纳入村股份合作社统一管理,明确由他负责股份合作社的工作。领创人员可从合作社最终收益中,按比例拿奖励。如张峰,去年就可拿到4万元左右的奖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越好,大家收入也水涨船高,充满干劲!” 2021年,习水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1.69亿元,其中发放领创人员奖励428.16万元。

  有的村不具备单打独斗的条件和能力,组织就来牵头“组团作战”。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强村公司是其一大“王炸品牌”。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泽育说,强村自己办,弱村联合办,该区211个行政村领办或参股到26家强村公司中,强村弱村手牵手一起走。2021年,强村公司的利润为4692.65万元,为每村平均增收22.5万元。

  村级层面克服不了的困难,由上级出面来“解题”。“我们这的‘田’字,是这么写的!”宁夏平罗县渠口乡宏潮村村书记韩新明用树枝在地上写了一个“田”字,然后抹掉了中间一横一竖,成了一个“口”字,原来,平罗县推行“一块田”改革,在不改变原有家庭承包经营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互换调整,把一块块“巴掌田”变成可供村集体机械化种植的连片大田。截至目前,该县已有5个乡镇的11个村4100名农户的5.7万亩耕地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村书记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责任人”。重庆市渝北区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镇街领导+职能部门+发展服务中心”指导体系,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全过程指导、全方位把关。优选16个村为区级示范村,每村至少配备5名“经济顾问”(1名第一书记、1名金融顾问、1名农技专家和2名以上本土人才),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

  江西省推动市、县两级成立工作领导机构,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市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一道“必答题”。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16935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99.3%;15万元以上的村9245个,占比54.2%。

  记者从江苏省苏州市相关部门了解到,2021年,苏州农村集体总资产超过3500亿元,村均集体可支配年收入超1100万元。喜人成绩的背后,是政策的多点发力: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抱团、联合发展;参与政府投资的公共事业、实事工程等优质项目建设;鼓励村集体异地置业,支持参与老旧工业区和被撤并乡镇的更新改造……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富民携手并进。目前,全国共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约96万个,2020年,全国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6320.2亿元,向成员分红703.8亿元。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

  【专家点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志明: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眼下各地集体经济发展做得好的村,虽然发展路径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村书记的带头引领作用,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优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最终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本报记者 聂伟 周静文 许露露 林华维 倪怀成 周妍 倪敏 李慧 华贤东 刘凤双

  本报通讯员 王成栋 徐明泽 罗婷婷 杨永萍 韦永健 卢君 刘欢 肖杰 周超 桑德春 魏征 赵茜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