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
2022-05-27 09:4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陈沸宇、丁志军、吴勇、张枨、翟钦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巍巍兴安岭、茫茫敕勒川,初夏的内蒙古大地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考察内蒙古、连续5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历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就内蒙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引和推动内蒙古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点点滴滴润心扉,一枝一叶总关情。穿行广袤草原,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动人图景。

农历马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内蒙古,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诚挚的新春祝福。这是一月二十七日,习近平参加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冬季那达慕活动时,以蒙古族传统祈福方式为少数民族同胞祈福,为全国人民祈福。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在呼和浩特市北郊,近3万亩的敕勒川草原上,绿草如茵,繁花盛开。很难想象,这里10年前还是砂石遍地的荒滩。

  2014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实现绿色发展关键要有平台、技术、手段,绿化只搞“奇花异草”不可持续,盲目引进也不一定适应,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

  “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大特色种业科研,选好种子、种对地方,驯化培育了160多种耐寒耐旱草种,在全国建立了18个种业研究院及对应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修复草原、矿山、荒漠等近3000万亩。”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召明介绍,敕勒川草原的嬗变,“得益于我们因地制宜加以修复”。

  内蒙古大草原是首都北京以至整个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好这片大草原是一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事。曾经一个时期,内蒙古发展依靠矿产,虽然经济增速很快,但让草原千疮百孔、伤痕累累。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谈到这个话题,习近平总书记语气严厉:“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留下了很多后患。这个后患的内涵是多方面的,既有破坏自然生态的后患,更有污染政治生态的后患。涉煤腐败已经成为污染的毒瘤和源头,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刻吸取教训,严堵制度漏洞,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当时,时任锡林郭勒盟盟长的霍照良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全盟不再在草原新上矿山开发项目。对此,总书记予以肯定:‘留在那儿,子孙后代可以用。’”锡林郭勒盟委书记么永波说,“近年来,我们不但没在草原上新增矿山,还把占在期生产矿山半数的48家矿山纳入绿色矿山名录库。到2023年,锡林郭勒盟所有在期生产露天矿山将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同步完成全部历史遗留废弃采坑治理。”

  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林木苍翠,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林场场长初光明和护林员们穿过密林,开展日常巡护。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顶着烈日,沿着崎岖的护林小道走进林区,察看林木长势,同正在劳作的护林员们交流。总书记强调,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牢记总书记的鼓励和嘱托,我们的干劲更足了,通过实施退化林修复和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构建立体、多元的生态防护网络。”初光明介绍,马鞍山林场公益林面积已达1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8.7%。

  内蒙古有森林、草原,也有湿地、河流、湖泊、沙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及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一湖两海”污染防治问题,强调“要对症下药,分别制定治理方案,既急不得,也慢不得,要按规律办事”。

  “我们紧紧围绕水质改善、水量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统筹实施了一批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9.8亿元。”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龚明珠说,“一湖两海”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水域面积均保持稳定,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五类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

  “内蒙古坚持把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重要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三区三线’硬约束,将超过50%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张韶春表示,近年来内蒙古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减少”。

  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初夏的锡林郭勒盟毛登牧场,水草丰茂,牛羊怡然。望着茁壮成长的小牛犊,牧民董连宝喜上眉梢。作为伊利集团的合作养殖户,他的养殖效益不断提高。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毛登牧场饲草产业基地、锡林浩特市肉羊繁育基地、伊利集团考察。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探索一些好办法,帮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利润效益,真正同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

  近年来,伊利集团打造“嵌入式”服务模式,逐步形成一条农企利益联结的现代畜牧业产业链,帮助合作养殖户增收超50亿元。“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们与上下游合作企业实现协同发展,利益共享,带动产业链稳健发展。”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你们的地理方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生态环境要求等方面都比较特殊,要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进入新发展阶段,内蒙古找准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以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为主要发力点,推动相关产业不断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100米的钢轨,误差不到0.2毫米。指着眼前的稀土钢生产线,包头钢铁集团首席技术专家智建国颇为自豪,“京张高铁所用钢轨99%产自这里”。近年来,包钢集团加快转型升级,开发出7大类、61个品种的稀土钢,获得稀土钢方面发明专利14项,1000多万吨稀土钢从内蒙古走向68个国家和地区。

  在乌兰察布市的茫茫草原上,众多风力发电机迎风矗立。2021年底,我国首个储能配置规模达到千兆瓦时的新能源场站在这里投入运营。“围绕新能源产业上下游,我们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乌兰察布市市长奇飞云介绍。

  “全区目前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分别达35%和20%,预计2030年新能源发电量将超过火电。”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局长王金豹说。

  目前,内蒙古非煤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近60%,经济发展正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粗放高碳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

  “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既要有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也要保证我们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叮嘱,殷殷重托。

  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神东上湾煤矿,综采一队大学生智能化采煤班组的年轻人,完成了集中自动注油装置、综采绞车遥控控制系统等11项智能化装置和技术的实践应用,大幅提升采煤效率。“如今,采煤一线是创新创效挑大梁,智能化技术让我们把吃饭的家伙端得更稳。”综采一队队长段伟说。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肩负保障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用能需求的重大责任。2021年,内蒙古共向区外输送5.8亿吨煤炭;外送电量2467亿千瓦时,占全国跨省区外送电量的15%以上。

  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巩固和发展了民族团结大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长胡达古拉表示。

  “在我们这里,各民族和睦共处,谁家需要搭把手,大伙儿都会去帮。”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牧民朝鲁门说,“我们心里牢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

  2014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冬季那达慕活动。“那天的情形,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朝鲁门说,“总书记同我们牧民们一起,观摔跤,看赛马,听长调,赏歌舞。”

  在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屏障。

  走进赤峰市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民族融合小课桌活动中,志愿者张志超带领孩子们制作花灯;民族技艺传承课堂上,退休居民柳桂霞指导朝鲜族群众制作刺绣编织作品……在这个多民族群众聚居社区,其乐融融的场景比比皆是。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调研时强调,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民族团结一家亲。要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社区环境。

  “这些年,以‘民族融合之家’为载体,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社区环境。”临潢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吴晓华说。

  赤峰博物馆二层,《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巴扎木苏声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用说唱向游客展示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2019年7月15日,总书记在这里观看了《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并同我亲切交谈。”回忆当时场景,金巴扎木苏仍激动不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我们深受鼓舞。”这几年,金巴扎木苏把更多精力用在了文化传承上,“我们一定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更大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黄雅丽表示,内蒙古教育系统坚定不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坚持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分层分类推动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阿尔山市林海街居民郭永财家,明亮温馨的房间里传来切菜的嚓嚓声。见有客来,郭永财的老伴儿冯秀华放下手里的活计,满脸笑容迎上前。

  2014年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到地处边陲的兴安盟阿尔山市。在伊尔施镇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总书记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详细了解一家人的生活。“总书记看到我们住房还比较困难,叮嘱随行的干部一定要解决好棚户区居民搬迁问题。”回忆起当天的场景,冯秀华难掩激动,“当年8月,我们就搬进了楼房,实现了‘安居梦’。”

  “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真挚深情。

  “2014年以来,阿尔山市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头号工程来抓,累计投入42亿元,改造棚户区房屋近70万平方米,棚房区居民全部‘出棚进楼’,3万人从‘忧居’实现‘优居’。”阿尔山市市长王晓欢介绍。

  “在选举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时,党中央提出,中央领导同志应选择老少边穷地区参加选举。我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2018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对代表们说。

  到2020年底,内蒙古现行标准下1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倍感欣慰:“内蒙古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可喜可贺。”总书记同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总书记2019年7月在我们村考察时特意嘱咐乡亲们:‘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望着村里漫山成片的山葡萄产业园,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刘叶阳总会想起总书记的话。

  依托山葡萄种植和乡村旅游两大产业,马鞍山村成立葡萄酒业公司,推动“葡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如今,全村及周边地区山葡萄种植面积达3500亩,带动农户每亩增收1000元。”刘叶阳介绍,2021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59万元。

  内蒙古各地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并同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增加农牧民收入。到2021年,内蒙古实现粮食生产“十八连丰”,畜牧业生产“十七连稳”。

  从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到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内蒙古锚定共同富裕目标,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项民生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琴声依旧、歌声依旧,辽阔草原却已然气象一新。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