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驻村有“八法”,振兴出新招
2022-11-04 08:3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贵州考察调研。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队。

  脱贫攻坚之后,乡村如何振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的内容与之前有何不同?驻村工作重点是什么?围绕这些现实问题,贵州省委组织部及时释疑解惑,出台驻村“八法”,即“抓学习、强堡垒,防返贫、推产业,建村庄、优治理,树新风、办实事”,让驻村干部干有所依、进有方向。

  党建挂帅,堡垒更强

  贵州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贵州省各级组织部门已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干部32175名,全省已实现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等五类村选派全覆盖。截至目前,贵州全省派驻村比脱贫攻坚期(8950个)增加1093个,增幅12.2%。“总书记要求贵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落实好。”

  毕节曾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毕节的发展。毕节目前有3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是派驻工作的重点区域。

  “我以为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毕节市七星关区海子街镇二道河村村民吴学祥从未想过有一天还能站起来四处走。46岁的他因在外打工期间长期浸泡海水,导致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返乡后瘫痪在床,意志消沉。驻村第一书记涂琦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吴学祥家,百般劝慰,并联系上党支部共建单位贵州华夏骨科医院。经过涂琦多次协调,该医院在合作医疗框架内免费为吴学祥进行了手术。出院那天,吴学祥下了车,涂琦扶着他从村口走到家。

  在贵州,广大驻村干部牢记驻村“八法”,开展“一宣六帮”,扎根基层、走进群众,真蹲实驻、真帮实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燃烧激情、贡献力量。“驻村干部个个都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能手。”贵州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有关负责人说。

  在威宁县幺站镇平原村,驻村第一书记章力坚来了之后,狠抓阵地建设,带动作风转变。现在,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拧成一股绳,带动村民发展白菜、白萝卜、莲花白种植和黄牛养殖,群众每年户均收入达15万元。

  为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政治功能和动员能力,贵州坚持择优选派,推动力量更优。按照“好人好马上前线”的理念,贵州提出选派人员“6项资格条件”和“9条负面清单”,并以“1+2”基本模式组建工作队,任务较重的村安排4至5人驻村,把最优秀的人科学编组编队,选派至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贵州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省直单位带头增派驻村干部160名,全省共增派驻村干部3952名,以‘硬抽人’‘抽硬人’来完成硬任务。”

  富为根本,产业更旺

  驻村“八法”内容丰富,很多驻村干部认为,在抓党建、抓治理的基础上,更要把产业发展作为关键一环加以推进。他们积极探索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等模式,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促进农民富。

  深秋的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大桥村,走过以勒河大桥,是总面积达2000亩生机勃勃的蔬菜坝区,辣椒红,豆荚绿,长了一个夏天的薄荷被砍斫,触鼻满是薄荷清香。贵州铁投集团选派的第一书记胡贵旭2021年驻村后,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引入人才工作室,积极争取帮扶项目16个,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光经纪人就超过20人。二是对蔬菜坝区进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改造,改良了450亩地,并与3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又在六盘水市区农贸市场争取到蔬菜摊位50个,稳定产业发展基础。“土地价值大大提升,今年新扭转农户的土地,每亩流转金高达1800元。”胡贵旭高兴地说。

  确保产业在自己离任后“人走茶不凉、产业更兴旺”,是这一届驻村第一书记普遍的想法。他们认为,找到合适的产业,对一个村来说至关重要。

  在海拔2400米的威宁县新发乡红旗村采访驻村第一书记刘剑时,他给记者一笔笔详算增产账、成本账、丰收账。种土豆是当地传统,不能放弃,但需改良。刘剑用村集体土地种了500亩新品种土豆、500亩魔芋,带动农户跟种了新品种土豆140亩,农资技术都是村里免费提供,还包销。试种结果是,新品种土豆产量、价格均为旧品种的两倍,农户每亩地收益达5400元。被事实震惊的村民,纷纷要求在下一季改种新土豆。刘剑说:“今天的我们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眼光,为未来的兴旺打好扎实的基础。”

  打好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驻村第一书记们开拓创新,各有角度,各有智慧。织金县茶店乡以冲村附近有煤化工大企业落户,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贵州公司选派的第一书记杨文辉推动成立镇级公司,可以吸纳2000人就业,为企业做配套的后勤、配送、宣传制作等,工资普遍在4000元。织金县三甲街道龙潭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胡勋国用好东西部协作资金,放大樱花经济,在田间地头建设采摘步道,还将8家民宿交由深圳一家公司来运营。

  毕节市七星关区海子街镇二道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涂琦帮助农户发展养蜂业,村集体组建了规范的企业,和省内蜂蜜大型加工企业构建长期合作关系,并将规范的产品卖进了贵阳机场的航站楼。他自信地说,即使他离任,产业也不会断。六盘水市水城区陡箐镇东关社区驻村第一书记任慧则协助社区书记,以“1+10”联营模式,邻近10个村每村出资10万元,成立六盘水箐丰旅游开发公司,发动村社“两委”干部以每名干部5万元到10万元的标准入股,抱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预计今年每个村社收益在6万元。

  “坚持让第一书记吃住在村,推动真蹲实驻,每月驻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就是要让干部把产业发展好,把村庄治理好。”贵州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此外,省里还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交叉暗访,并将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由脱贫攻坚时期的12%提高到目前的30%。截至目前,在各地半年、年度、期满等考核中,没有出现不合格干部。

  民在心上,治理更畅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贵州驻村干部,创新探索基层治理模式,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

  8月31日,在纳雍县玉龙坝镇果几盖社区一条100多米长的新修小路上,驻村第一书记李政飞和记者一边走一边说,今年年初,果几盖在自然村寨成立议事协商小组,把群众的所需所盼落到实处。这条路依山而建,过去台阶狭窄,好多人摔倒,议事会上,村民认为必须重修。通过议事,大伙还达成共识,决定由村民自己出工。5天修路,有120人前来参加义务劳动,本来预算要4.5万元,最后一算账,才花了1万元。修完了,刻碑纪念,写下大大的三个字:“顺意路”。

  这样的院坝议事会,李政飞来了之后已经开了340场。最近一场,是治理猪圈的会。次日,两位驻村工作队员挨家挨户为村民画新猪圈的设计图。“治理抓得好,村集体凝聚力更强了,今年全村有20位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对农村有情怀,是工作队的动力源泉。”六盘水市钟山区保华镇海螺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家相说,乡村要善治,首先自己要做到“善”,和群众打成一片、处成朋友。农户赵学忠的儿子不幸去世,老赵悲痛欲绝。张家相也难过得说不出话。过了两天,张家相从后方单位水钢申请了慰问金,给老赵送来了大米,又牵来了5只小羊、1头小牛、3只小猪。

  村里独居的老人用菜篮装菜,步行去很远的市场卖,张家相看到后开车捎上菜自己去菜市场卖,一个小时也没卖上5元钱,他只好自己买下,深感生活不易,他回村给了老人48元。“不能给整数,怕老人看出有诈。”他乐呵呵地说。

  在纳雍县龙场镇大营社区,工人在加班加点安装操场软垫,新幼儿园9月1日迎接小朋友开学。驻村第一书记周光明说,抓队伍、抓卫生、抓教育,对他来说是最大的三件事。从7月以来,他一心扑在幼儿园项目建设上,从前期向企业化缘460万元,到考察城市优质幼儿园,到与教育部门商量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再到督促外地订购的软装材料安装,费尽了心血,掉了不少头发。

  基层治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贵州广大驻村干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用自己的实践行动,响亮做出了回答。

  本报通讯员 林青岭 丁燚 舒仁彪 李璐 刘金 康圣鸿 冯璐源 张亮 郑家程

  本报记者 周妍 周静文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