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老人”上下楼难,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登顶热搜的话题。“小电梯里有大民生,也能撬动大治理。”为老房加装电梯可以说是急群众之所盼,这样的“民心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为什么会遇到问题和困难?为什么各地推进速度和质量有差异?2021年,上海三位来自不同单位的选调生周瑶瑾、沈逸、陆洲在徐汇区斜土街道相遇,经过一整年的调研与思考,最终写就了近5万字的国情调研报告——《小电梯撬动大治理——如何跑出斜土装梯“加速度”》。
三位选调生在居民区加梯楼栋现场调研(左起:沈逸、陆洲、周瑶瑾)
三位选调生走现场、看方案,肯钻研、下功夫,利用专业特长,投身斜土街道加装电梯工作。他们之中,有人利用设计特长,测绘现场并绘制加梯方案,推动车位及绿化矛盾协调,当起了“绘图员”;有人立足法律专业,摸索加梯出资“合伙制”,协助起草加梯合同与协议,当起了“法务员”;有人发挥心理学知识,耐心与居民沟通,注重方式方法减少抵触情绪,当起了“调解员”。他们清楚地感受到居民对于加装电梯的迫切期望,但是往往受制于技术条件或客观问题而致使事情走到瓶颈,无法推进。
三位选调生锻炼结束在街道合影(左起:沈逸、陆洲、周瑶瑾)
在持续的工作与思考中,他们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总结提炼,将难点分解。“我们当时发现存在硬问题和软问题两个方面。一方面老旧居民区绿化和车位本来就少,空间狭窄施工困难,对设计方案要求高;另一方面,低层居民对加梯所导致的采光通风噪音等情况有抵触情绪,一些居民对加装电梯提出难以达成的要求,或者要求政府资金完全兜底等等问题,都不经意间产生了些许矛盾。”
“事情的转机其实就存在于多想一下的那一步。”陆洲回忆,“一路走来,我遇到许多已经说了‘不行’的事情,到底是为什么不行?万事怕琢磨,在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相关单位,解决一些空间、权益、流程上的问题后,事实证明其实是‘行’的。问题解决了,电梯装起来了,居民高兴了,我们的工作才算是做好了。如何打消居民顾虑、调和矛盾,是我们,也是基层的重要课题。”
居民区作为上海社区治理的最小单元,充满了人间烟火、民生百态,遇到的问题也复杂多样。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斜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谢谦看来,周瑶瑾们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在基层的火热实践中磨炼意志,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我们在参与加装电梯的工作中,思考设计了许多工作方法,到最后发现,还是不断试错和总结最有效。”沈逸介绍,一年时间里,他们除了走到居民家中听民声、俯下身子办实事之外,还制作了加梯宣传片和宣传海报,扩大宣传范围,同时整合物业、律所、银行、保险等多个单位,把工作做在前面,为居民提供可选择的套餐包,提供定制化的需求。学习新政策再探索,沟通不同小区多次对接,完成一个可行的运维方案后进行试点再推广。
许多楼栋在签约之后,也带来了后续的管理问题,需要由物业来统一接管加装电梯后的运营和维护,而目前街道的老旧住宅由不同的物业管理,管理水平不一,这就给后续的接管带来了难题,然而从长久使用来看,必须保证电梯装得起来,也用得下去。发现这一问题后,三位选调生积极联系街道内4个代表性的物业公司,梳理出存在的问题,并在街道领导的指导下,和不同物业公司商定了不同接管方式。最终,相关物业同意签订托管运维合同,真正实现了加装电梯的全周期管理维护,为居民的后续使用提供了保障。“总的来说,就是聚民心、重后续、促平衡。”周瑶瑾说。
2022年,三位选调生陆续回到原单位工作。“我前几天回到我所在的社区一趟,发现报告中提到的后续运营维护问题也在今年得到了良好解决。”虽然离开了斜土街道,但他们与社区的联系依然紧密。周瑶瑾介绍,截至目前累计签约75台,开工66台,竣工50台,相关物业也已签订托管运维合同。
“一年的实践与观察,我感觉到基层工作是乱中有理的,如何从一团乱麻中找出线头,把条块用好理顺,这些都是我在这里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些措手不及的难题、反复反省的错误,都是我最珍贵的记忆,带着这段基层经历,我将在新的岗位上书写为民服务的新篇章。”陆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