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奭荣介绍家乡特产。(江门市委组织部供图)
人勤春来早。2月底,位于广东省江门台山市斗山镇五福村的绿稻农场正在培育新一季秧苗。全国人大代表、五福村党支部委员陈奭荣和妻子天天守在田间查看秧苗长势、做好除草施肥等春耕备耕事项。“秧苗长得不错,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陈奭荣高兴地说。
陈奭荣大学毕业后在广州从事外贸工作,2014年春带着妻儿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新农人”,迄今已整整10年。他种水稻、办农场,走生态化、机械化的农业发展路子,积极探索共富模式,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2023年光荣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我是农民的孩子,应当为广大农民最期待解决、最盼望落地的事发声,为‘三农’工作出力。”陈奭荣说。
去年全国两会上,陈奭荣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提出一系列建议,助力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履职这一年,“关于种粮行业高质量发展”依然是他最关注的领域。他时刻为两会作准备,常常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开展调研,问需求、听心声,随时记录下民情民意并做好归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当前乡村存在人口老龄化、空心化难题,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上了年纪的农民种植秧苗如果还按照传统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秧苗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障。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走生态农业、智能农业的发展之路。”陈奭荣说。
陈奭荣引进的机械育秧流水线,运用科技手段实时检测秧苗成长湿度、温度等要素,为周边农户提供优质秧苗。“只需要6名工人,每小时就可以育秧800盘,能满足50亩稻田插秧需求。按照500亩面积的播种量来计算,过去两个星期的工作量,现在只需10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在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上,陈奭荣也在做出自己的努力。他经常与来农场研学的师生分享自己回乡创业的经历,激发他们的爱农情怀。他和学生们一起种植水稻,让他们了解水稻生长的全过程,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孩子们的乡土情结。“他们是未来,我们把种粮故事讲给他们听,让农耕文化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
今年是陈奭荣履职的第二年。“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履职能力,深入基层一线,将最真切、最鲜活的民意带到大会上,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陈奭荣说。
本报记者 许露露
通讯员 梁园园 潘宗念 陈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