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是时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腰缠万贯“讨米人”——刘启耀同志的故乡。睦埠村地处赣南山区,村里产业较为单一,以水稻种植为主。2022年2月,宋金辉被派驻到睦埠村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两年多来,他和村“两委”干部一道,团结带领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开启了村景变风景、田园变乐园、青山变金山的“蝶变”之旅。
推进环境整治,实现“村之变”
乡村发展好不好,先看村容看村貌。到村伊始,看到村里还有不少泥泞道路、黑臭水塘、破烂房屋等问题,宋金辉将开工“第一炮”瞄准了村庄人居环境整治。
在帮扶单位的重视支持下,组织规划技术专家10余人,持续两个多月在村里开展蹲点调研、细致摸排,对每一栋民宅、每一个化粪池、每一条路沟都认真勘查、纳入设计蓝图。同时,结合睦埠村是英雄故里、红色名村等底蕴,梳理出集红色主题、民俗文化、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红、古、绿”三色改造路线。整村改造方案充分征求了专家建议、听取了村民意见,前后七易其稿才最终敲定。在此基础上,他带领镇村干部多次赴有关部门汇报对接,积极争取各方资源,推动将睦埠村列为兴国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乡村旅游点。改造方案、项目资金明确之后,他带领干部深入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发动村民共同支持。建设期间,有的党员群众义务出工监督施工质量、有的出力帮助做好村民解释宣传、有的将自家菜地作为施工用地无偿提供使用,等等。经施工单位和党员群众半年多共同的努力,共改扩建村道6200米、加固河堤800米、修缮民宅22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90余盏、净化水域70亩、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站点40处……最终雕成睦埠村今日这幅村民点赞、游客打卡的和美乡村安居样板。
“以前村里的道路弯弯绕绕、存在多处安全隐患,很多地方又窄又破,非常糟心。现在宽阔的柏油路通到家门口。村里环境变好了,感觉人也更舒心了。”村民温赵生感慨的话语,道出了全村老幼的心声。
布局富民产业,求得“业之变”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睦埠村以前产业发展单一、土地种植效益低下,主要以水稻、脐橙产业为主,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36万元,发展后劲不足,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为改变村集体产业薄弱、村民收入来源单一的状况,宋金辉带领工作队深挖村庄特色资源,真正用好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全力以赴激活产业链条。
因地制宜发展设施产业。宋金辉在走访时发现,睦埠的农田一直搞传统种植,效益不高,村里有许多五六十岁的村民在家找不到事做。近年来,赣南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有良好的政策支持、成熟的运作经验和市场环境,许多人通过发展设施蔬菜增收致富,睦埠可以学习借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研究确定引进大棚蔬菜后,他大力发动群众,鼓励村民领租大棚,培养职业菜农。同时,他暗下决心,先当好农民再言农事、先学好技术再建项目。为了帮助菜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他前后9次带队赴外地学习取经,借鉴基地选址、搭棚建设、土壤改良、选种育苗、种植管理、拓宽销路等方面的经验。在大棚建设过程中,他多次冒着40多度的高温蹲守在工地,确保大棚建设质量。蔬菜刚种下去,许多菜农想当然、习惯按自己务农的老经验去种大棚菜。但设施蔬菜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为了扭转菜农的惯性思维,宋金辉邀请农技员到村开展培训、指导菜农按规范要求操作。为了确保蔬菜种植有合适的温度,他多次在零下5℃的寒冬深夜钻进大棚,同初种大棚的“新手”菜农们一起为蔬菜防寒保暖。两年多来,在宋金辉的带领下,干部用力、村民齐心,推动了设施蔬菜产业落地生根,帮助菜农成功实现了亩产9000斤以上的高产量、做到了亩均7000元以上的高效益,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大幅提升。如今,睦埠村已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建成了高标准大棚蔬菜示范基地300亩、脐橙1500亩、精品苗木基地1300亩,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300余人,帮助村民年均增收1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70万元。
发掘优势用好红色资源。睦埠村是明清时期赣南重要的水陆码头,怎样发掘利用好睦埠村作为历史古村、红色名村这一资源“富矿”?宋金辉和镇村干部着实费了一番功夫。他先是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多方发动政协委员、文史专家,带领镇村干部访谈了100余名村中长者,并4次专程前往刘启耀曾经战斗过的江西省泰和县等地开展调查,寻访复原刘启耀同志的战斗历程、弘扬其革命精神。争取单位和多方支持,通过修缮刘启耀纪念馆、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及打造启耀红培中心、绿色田园片区,形成“两馆一心一片区”(刘启耀纪念馆、睦埠乡苏维埃政府旧址陈列馆、启耀红培中心、清心田园片区)核心景点,推出“两本书、一场剧、一部电影”(文学作品《十三根金条》《腰缠万贯讨米人》、短剧《腰缠万贯的红色乞丐》、微电影《忠诚》)等延伸项目,大力发展红培研学。同时,还配建了特色民宿、四合院、亲子营地等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将睦埠村打造成重要的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干部培训基地、党建团建活动阵地以及红培研学、乡村休闲旅游“打卡地”。2023年投入运营以来,先后接待来自巴基斯坦、葡萄牙等国内外各类研学研修、党建团建、年会庆典活动30余万人次,带动运营主体和村集体增收近百万元,参与乡村旅游业态服务的村民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
注重授人以渔,推动“思之变”
“之前在睦埠村推进环境整治、引进富民产业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思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问题。”宋金辉认为,乡村要振兴,除了解决村集体基础薄弱、群众“钱袋子”瘪的近忧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建强村级组织,让镇村干部提高管理能力、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为此,他扎实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帮助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前后11批次组织镇村干部赴成都、长沙等地访经求宝,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增强本领,提升他们在基层工作中的“头雁”能力。他自己从浙江培训回来后,立即组织镇村干部开展“头脑风暴”,研讨如何学习借鉴“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带头贯彻落实“千万工程”核心要义,用以指导日常工作。“以前我们只知道干具体工作、完成任务,根本没想该怎样谋发展。工作队来了后,一点一点帮我们理清了坚持产业为先、深挖红色资源助推乡村发展的主线,经常带领我们走出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确实让我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这两年做了这么多的事,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威信高多了!”村党总支书记刘云介绍道。
为了帮助菜农提高种植技术,除了把师傅请进来、定期在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外,宋金辉还多次带领菜农“走出去”学习取经,一点一点巩固技术、提升他们发展产业致富的信心。同时依托新建的蔬菜、脐橙等村级产业基地,培育留得住的乡土人才,两年多来培养职业菜农、果农、乡村民宿和农家乐经营主体110户。随着睦埠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来村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乡村休闲旅游欣欣向荣。
脱贫户王阿姨的儿子小刘一直在外务工,宋金辉多次上门动员她利用好老宅紧挨乡村景点核心区的位置优势,发挥儿子会炒菜的专长,并争取了农房改造项目帮她实施了老宅改造、店面装修、庭院整治,还多次带领小刘到赣州知名餐馆学习厨艺,从菜单设计、游客引流、账款回收等等这样的一件件小事、但关切群众利益的大事,真正进行全过程的帮扶。“好的时候一个月的营业额有近5万元,比之前在外地务工时好多了,而且离家近、能顾家!”谈到回乡创办农家乐,小刘感慨有加,“现在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客人少的时候,我也在研究菜品、学习拍视频,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我们这里旅游、用餐,今后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像小刘这样开农家乐发展产业、在家门口就挣到钱的例子不在少数。今日的睦埠,从三年前游客找不到一处吃饭的地方,已成为拥有良好接待能力、具备承接400人同时用餐的经营水平,有众多农家乐、乡村民宿等红火旅游业态!
培育文明乡风,引导“人之变”
早在2022年全面摸排村情时,宋金辉就发现村里有不少独居老人、残疾老人存在吃饭难问题,从那时起,筹办一个孝老食堂的想法就在他心里萌了芽。但苦于当时经费没着落,也没有合适的场地,这件事一直没落下来。这两年,村集体经济发展好了,他把这个想法和村“两委”干部一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搞、而且也能搞得起来。通过上级补一点、社会捐一点、外出能人助一点、村集体筹一点的方式,解决了资金来源,于2023年春节后正式办起了孝老食堂。食堂每天按三菜一汤的标准,为60岁以上的困难老人提供午餐,每餐按5到1元的标准收费,年纪越大收费越低。现在,每天有30多名老人固定用餐。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村里还提供免费送餐服务,把服务送进了老人心里。“我们年轻人要外出打工赚钱,80岁的老母亲一人在老家,吃饭问题一直是我最担心的事。村里的孝老食堂真是帮我家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每餐只要交1元,又便宜又好吃!”黄阿姨在外务工的儿子对孝老食堂很满意。
人勤百业旺,家和万事兴。只有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振兴才能行稳致远。为了让村庄发展更加友爱、更具活力,宋金辉会同镇村干部,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模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每月开展“五净一规范”“睦埠好人”“好儿媳”“最美家庭”等评比活动,组织集中观影、百岁老人过生日、留守儿童公益课堂等特色活动16批次,动员政协委员开展送医上门、免费理发、家电维修、法律知识进乡村等志愿服务活动12批次……一件件“小事”的背后是党委、政府最暖心的关怀,也是宋金辉牢记驻村使命、践行为民宗旨的生动缩影。
一次次风雨兼程跋涉,一场场发展求索思考,一条条改善民生举措,推动睦埠村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获评首届江西新时代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江西省乡村振兴实践交流基地……回顾两年多来的努力与收获,宋金辉满是感慨地说:“睦埠的变化、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得益于镇村干部和全体群众的携手共创。薪火相传先辈精神,让英雄故里开出‘幸福花’,是我们驻村干部致敬英雄、缅怀英烈的应有之义,也是新长征再出发、接续奋斗开新篇的奋楫扬帆。”(江西省委组织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