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7期第二版刊登了内蒙古大学生村官张苹的一封来信,信中讲述了当地土豆滞销的情况,吁请大学生村官一起行动,为内蒙滞销的土豆找买家。
微博转发,当日点击量近3万次
来信刊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大学生村官纷纷在QQ、微博上予以转发。黑龙江大学生村官于康宁则把来信内容推荐到新华微博,新华微博随即开通了“微话题”讨论:“土豆滞销愁煞人,新华微博网友来支招”,并制作了专题网页,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留言。据统计,当天微博点击量就达28000多次,网友发来的微博、帖文、博文共计3000余条。
张苹告诉记者,一个星期以来,她接到了近百条短信、几十个电话,“有询问价格的,有出主意的。其中来自陕西渭南、浙江金华、河南洛阳、山东、上海等地的客商表达了长期合作的诚意。还有很多客户正在商谈中。但是,接下来天气比较寒冷了,没有销售掉的土豆就要入库储存了,所以陕西渭南、山东的客户已和我们达成协议,明年春天来采购土豆。北京的客户还给我发来关于土豆酿酒技术的资料,非常感谢大家。”张苹高兴地说。
声声建议,彰显“三农”情怀
对大学生村官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的做法,很多网友表示赞赏。
网友“玉面神光”说,“大学生村官通过报纸、微博为滞销土豆找买家,做法很好,体现了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责任,赞!希望大学生村官利用先进的科技知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好地造福一方百姓。”“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不仅要带领农民致富,还要解决农民生产中的难题。从这封来信中,我感觉到了内蒙古大学生村官的责任意识。”网友“笑眯眯”跟帖说。
更多网友则表达了对这件事的想法和建议。
网友“豆你娃”认为,土豆滞销,反映了对农民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的差距。农产品种植全凭农民自己的感觉是不行的,今年多了明年不种,来年少了后年全种,市场信息不对称,指导不到位,其结果就是农民受伤害。
很多网友觉得,解决土豆滞销问题,应当构建大流通体系。网友“我爱丁香花”说,“广东的土豆卖到两块五一斤,产地却三毛多一斤还卖不出去,内蒙古的土豆要是能多运点到南方来,何愁销不掉?”
网友“笨笨邱”则建议,内蒙古可每年举办一次土豆购销订货会,根据购销合同,决定土豆的生产和播种面积。“农民要多和农业科技部门进行合作,让专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技术服务,这样农产品才能丰产又丰收,使城市居民有土豆吃,农民种土豆有钱赚。”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要破解“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现象,关键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网友“是非圈”说:“农产品丰收却滞销现象存在已久,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事实表明,农产品靠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经营,难以抵制市场风险。只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农产品滞销现象的发生。”
一个“样本”,凸显示范意义
内蒙古扎兰屯市中和镇架子山村大学生村官仲春雨也通过QQ联系上了记者,介绍了扎兰屯市福泉村土豆丰产又丰收的情况,希望对其他土豆种植户有所启发。
仲春雨介绍,福泉村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沙质土质,非常适合种植土豆。为确保农民丰产也丰收,该村在号召村民种植土豆的同时,加紧建设土豆加工厂,发展传统淀粉加工业和手拍粉加工业。2004年,该村组织村民成立了土豆加工协会,并对入会会员的土豆实行订单式保护价收购。随着产业集群化的有效推进,库堤河手拍粉市场占有率及销售量大幅攀升。同年,该村注册了“库堤河牌手拍粉”商标,并将手拍粉进行深加工、精包装,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2008年5月,“库堤河牌手拍粉”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同年7月,该村又注册成立了福泉村手拍粉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从前单一的普通粉条加工形式,新增了水晶粉、粉带、粉丝等新品种,不仅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还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了集体经济。在今年土豆价格走低的情况下,该村土豆种植户每亩收益2000元左右,经过手拍粉深加工包装后每亩收入达3500-4000元,土豆不仅没有滞销,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加工需求,该村就与周边兴安盟、扎莱特旗、阿荣旗、成吉思汗等旗县签订了订单。
“要想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破解农产品‘大小年’瓶颈,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市场主体,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仲春雨说。
看来,内蒙古土豆滞销带给人们的思考是立体多维的,也是很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