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扬州市西湖镇积极运用网络舆论的力量,听民生、解民忧,让媒体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民生实事服务。2012年,西湖镇针对辖区拆迁安置户多、外出务工人员多、居住分散的特点,镇党委引导各村和社区统一开通“村官”,运用新媒体听取民声、了解民意。目前,7个村和2个社区相继开通“村官”,实现党委政府工作的“即时”和“微距”的同时,凝聚“微力量”,传递“正能量”,博采众智慧,成为一个重要的便民服务通道。
西湖镇俞桥村大巷组周长元中风卧病在床,儿子常年外出打工,老人全靠儿媳妇一人照料,特别是看病、洗澡很麻烦。大学生村官朱剑通过“俞桥村党建官方”发出求助信息,没想到,不少村里的年轻人看到后,自发地来到周家,帮老人去浴室泡个澡。一条,一呼百应。
蜀岗村吕庄组单亲女孩杨娟,5年前爸爸病逝,这位“吃百家饭”长大的姑娘特别争气,今年高考考出了333分的好成绩,上万元的学费、生活费再次让杨娟犯难,村官苏畅将求助信息通过村级“官方”发布,众多西湖镇的民营企业主看到这则消息后,纷纷捐款,不仅很快解决杨娟的开学费用,而且连杨娟大学四年的费用都已备足。
司徒村大学生村官韩先洁分管就业工作,他借助司徒村官方,实时发布免费培训信息和单位招工信息,许多年轻的“粉丝”转发,像“小喇叭”一样广播出去,年轻人动员他们的父母、邻居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技能培训,很快在附近工厂上岗,有的大龄村民应聘到家政公司。韩先洁告诉记者,在村里年轻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会关注我们的,从而获得准确的消息。
村官的开通,让村干部与老百姓的距离更近了。它提高了工作效率,让信息更快传递;它开拓了传统工作方式的接触面,让信息更广传播。村官可以让村干部积聚更多人的智慧和建议,汇集更多人的力量,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手写的信息公开板报、张贴的纸质通知等因传播速度较慢已经逐步被淘汰,被称为新兴媒体的渐渐成为传播信息的新宠。“有居民来社区办事有时会忘带相关证件,来回跑冤枉路,社区的开通,也可让辖区居民不再跑冤枉路。”社区工作人员感触颇深。
在民生开通不久,有人通过提出,目前村级公共服务项目的电费支出采用的是工业用电的收取标准,费用较高。看到这个后,西湖镇工作人员将信息反馈到供电公司,商量有没有优惠政策。市供电公司同省供电公司取得联系,通过社区公共服务的优惠政策,将电费每度调低3毛钱。初步估计,这样一来,为西湖镇公共服务项目的电费一年省20多万。
就连饭店的老板也要感谢村官的平台,胡场村老鸭汤十分出名,农家乐也是一大特色。大学生村官经露长期图文“广播”宣传,拍了老鸭汤的美食图片,还拍了客人喝汤时享受美味的表情,发到上,被一群“吃货粉丝”相互转发,广告效应明显,“胡场人家”农家乐生意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