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村的那个养牛大户情绪稳定下来没?”9月25日,重庆忠县拔山镇大学生村官网络党支部会议结束后,参会的龙山村大学生村官黄艳,在网上“叫住”了甘棠村大学生村官赵东松。“他没事了。”赵东松在键盘上打出这样几个字。
原来,甘棠村的养牛大户刘宴清,三天前将牛放到了龙山村的退耕还林区,引起龙山村的村民不满,扣了牛,还称老刘不赔钱就不准离开。气不过的刘宴清也喊来了本村不少村民助阵,矛盾有所升级。正在线上的黄艳,接到赵东松的网上求助留言后,立即赶到出事地点展开调解。最终,以刘宴清赔给龙山村民800元了结。“要不是有村官网络党支部,我和东松根本不认识,也没法及时联系上,事情处置也没这么快。”黄艳说。
2008年以来,拔山镇共选派18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这些村官分别来自河南、湖北、四川和重庆,工作上缺乏交流。去年11月,镇里组建了大学生村官网络党支部,下设委员5人。“事实表明,网络党支部对大学生村官成长确实有促进作用,以前松散的个体拧成了一股绳,共谋农村发展!”拔山镇党委书记李彬说。
网络党支部成立之初,就遇到了拔山镇村“两委”换届选举这场“考试”。选民登记工作费时费力。“有什么好办法?”网络党支部书记张兴政在QQ群里发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侃了起来。袁小波提出,按各村参加社保人数进行核实,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村民都参了保;李娜说,由各村民组长实地入户核实,但这样一来,组长的工作量太大;刘爱华则建议,本镇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已达98%,以这个名单为基数进行核实,较为准确……
听完大家的建议后,5名支部委员在线碰头,开会表决,最终决定采用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名单为基础进行选民登记工作。大家利用2009年参保人员电子名单表,算出每个参保人员年龄,并按照年龄筛选出18岁以上人员名单,最后以组为单位,核实死亡人口、迁入迁出人口等,最终确定选民名单。
照此办法,不到1小时,就把各村的选民登记完毕,原本复杂的工作一下子简单了,让不少村干部啧啧称赞。
今年8月以来,重庆市持续高温天气,不少村庄灾情严重,该镇大学生网络党支部通过网络,将分散在各村的大学生村官组织起来抗旱,写标语、巡山、找水……抗旱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抗旱虽然很苦,但只是苦个把月。真正的考验,还是如何做好政策宣传的贴心人,产业发展的引路人,村民致富的带头人。”李彬说,今年以来,大学生村官网络党支部多次研究、筹资在五星、双古等4个村建立了食用菌、药材、蔬菜、养兔创业实践基地。其中,仅双古村150亩返乡农民食用菌基地,就解决了300多位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今年7月,拔山镇大学生村官网络党支部被忠县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