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江苏省启动实施“‘985’高校村官工程”。省选聘办与全国38所“985”高校分别签署了意向协议,各高校将择优推荐一批优秀毕业生参加江苏省2012年村官选聘。此举旨在从源头上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选聘质量,为村官队伍“提档升级”探索新的路径。
实施“985”高校村官工程,是江苏省在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中的又一项探索性、创新性做法。记者注意到,为吸引更多“985”高校优秀毕业生加盟村官队伍,确保选得优、选得准,江苏此次对选聘方式进行了创新:免去笔试面试程序,增加驻村实习环节。具体做法是,各校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采取个人报名、院系推荐、学校审核等方式,推荐优秀毕业生来江苏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驻村实习。驻村实习结束后,对表现优秀、本人愿意、基层需要、群众认可的毕业生,由各地考察组深入高校进行考察,全面了解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在校实际表现及到村任职志向等,最后确定聘用人选。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创新选聘方式,不等于不考试,而是在实践中考、在考察中考、在双向选择中考。通过驻村实习,让“985”高校毕业生深入了解农村基层,亲身感受农村工作,进而牢固确立在农村基层干事创业的远大目标。同时,组织部门也可通过实践考核等有效方法,全面了解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使选得优、选得准真正落到实处。
为做好“985”高校优秀毕业生驻村实习工作,江苏省将选择大学生村官工作基础比较好、工作有特色、适合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村,建立一批“985工程”高校大学生村官实习基地,每个市要安排15至20个,全省要建立200至300个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建成以后,将作为“985”高校村官工程的重要载体,每个基地每年接受1至2名“985工程”高校毕业生驻村跟班学习。同时要求,对参加实践活动的“985工程”高校毕业生,应指定专人负责他们实习期间的工作和生活,政治上严格要求,工作上加强指导,生活上关心帮助,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江苏农村是他们干事创业的平台、施展才华的舞台。
来自全国38所“985”高校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同志对江苏的创新之举给予充分肯定。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兼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周荣说,“985”高校村官工程,为有志于到村任职的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驻村实习,便于毕业生直接感知农村,培养他们坚定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信念,学校将进一步加大组织宣传力度,让学生把握住这一难得机会,实现到村任职、干事创业的理想抱负。
链接
“985工程”简介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教育部领导在庆典上建议,今后连续3年,政府每年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1%,作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建议得到了原则上的肯定,这是“985工程”的名称由来。以当年财政收入测算,“985工程”总投入将在300亿以上。最初,只有北大和清华被确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两校各自获得教育部18亿的拨款额度,分3年以每年3、6、9亿的进度执行。2000年,中国高校合并重组结束后,全国几十所大学都把奋斗目标定为“世界一流大学”。2011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时表示,“985”、“211”已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学校加入这个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