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大学生村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真金白银”
2011-07-08 12:00:00

葛荣祖在办公室里从事新产品设计。

  【编者按】在众多大学生村官中,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以群众的需求为第一信号,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立足基层搞科研,着力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碰到的现实难题。一批实用新科技、新产品相继问世,为村民们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近日,甘肃、福建、江苏的三位“村官发明家”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创新创业的经历和体会,读来很受启发。

  每条大棚草帘降本30多元

  葛荣祖(甘肃省高台县南华镇墩仁村大学生村官):我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搞发明纯属是兴趣使然。三项成果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我也因此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发明家”。

  2010年7月,我从学校毕业后,被选聘到墩仁村任“村官”。有一次,我听到村民们抱怨:盖在温室大棚外面起保温作用的草帘子价格太贵了,市场批发价每条在90元左右,铺满一个大棚就要花3000多元。我由此想到,我的老家兰州永登县草帘子很便宜,但用料是麦秆,而高台草帘用料则是稻草。经了解得知,麦秆草帘虽保暖性好、价格低廉,但遇水易发霉,也不耐用。我当时就琢磨起来:能不能取长补短,造出一种既耐用又廉价的草帘子呢?

  此后,我醉心于麦秆和稻草混合最佳比例的试验,今年初,我终于设计出了物美价廉的混合双层草帘,一条节省30多元。高台县有温室大棚2万多个,如果全用我设计的草帘,就能为群众节省开支2000多万元。

  自己的创新成果,能给乡亲们带来实惠,是我最快乐的事。今年,14种农具被我列入了改进计划,为的是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

  新型菌草粉碎机赢得国家专利

  林炳水(福建省漳平新桥镇云墩村大学生村官):从青涩懵懂的高校毕业生到熟悉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到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的实践者,在漳平这块土地上,我收获了喜悦和成功。

  2008年,我从华侨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毅然回到了九龙江畔的故乡新桥镇云墩村,任村支部书记助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我了解到云墩村年产木耳1000多万斤,木耳种植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随着袋栽毛木耳规模的不断扩大,村里的森林资源遭到极大破坏。为此,村里曾尝试推广以象草、玉米杆、竹屑等代替木材栽培毛木耳的新技术,但不少村民反映,新采用的菌草粉碎机不仅用起来不方便,而且粉碎效率低,严重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

  我听在耳里,急在心上。如果不能解决好菌草粉碎机的问题,就无法引导更多村民采用新技术,村里的森林资源保护也就无从谈起。我是学自动化专业的,为什么不能对粉碎机进行改造呢?说干就干,我找来了一台菌草粉碎机,拆开来仔细研究。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随后,我找到母校的金福江教授,在金老师的热心帮助下,开展村校合作,联手研究。

  经过反复画图设计、制作模型,新型菌草粉碎机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有效解决了草粉粗细不均、装袋时导料口易卡住、容易扎破菌袋等弊端。此项技术还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

  不仅如此,3年来,我还与村民们一起研制了木耳切丝机、棚内滑轨车、菌棒打孔机,参与了烤菇房、烤烟房的改进工作。一连串小发明,让我充分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充实与快乐,也赢得了全体村民的支持。

  家用球形节能灯省电90%

  管志浩(江苏省太仓市璜泾镇孙桥村大学生村官):我的发明,缘于一张照片引发的灵感。

  2005年,我从吉林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先后在贝尔通信、阿尔卡特等多家知名外企工作过。2009年,我选择回家乡任“村官”。孙桥村村“两委”为了充分发挥我的特长,刚到村就给我下了个“任务”:利用自己的专业,开发相关创业项目。

  到底该做什么项目呢?我犯了难。有一次,在整理个人资料时,我看到自己参加第六届广州LED节能灯展的照片,突然间有了灵感:LED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而目前大多用在商用广告及路灯领域,家用LED球形灯泡产品很少。“为什么不开发LED灯?这应该是家用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有了目标后,我开始跑市场、搞调查。只要发现市面上有LED灯,就赶紧买回来,拆开研究。针对现有LED灯热损耗大、材料费用高等弊端,我把技术攻关的重点放在降低热损耗及成本上。

  从家用LED球形节能灯前期构想到设计出图纸,我只花了2周时间。而把零件凑齐却用了3个月。去年7月份,我开始对照图纸配零件,托朋友在深圳找加工厂定制了10个PCB板,请以前的同事到广州定制太阳花散热片,自己跑到浙江找灯罩,还有一些零部件就在淘宝网上订购。去年9月,我研制的家用LED球形节能灯终于面世了,5W的LED灯相当于普通白炽灯45W~50W的亮度,却比普通白炽灯省电90%左右。经申报,产品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及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我正在筹划联系投产事宜、思考设计LED节能灯衍生产品,尝试与太阳能帆板相结合,做一套简单的太阳能供电系统。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能让绿色节能产品造福千家万户。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聂伟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