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朱扶容在菜地和村民交流
大学生村官肖龙入户向村民宣传十八大精神
看到村里正在建设的新房子,想到明年就可以搬进去,东源县义合镇上屯村的9 户特困户喜不自胜。他们现居住在破旧的危房,每月依靠微薄的低保收入维持生计。按照规定,如果实施农房改造,政府补贴1 万元,其余需由个人出资,可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大学生村官肖龙和驻村工作组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反映到镇、县里。通过争取,这9 户特困户的建房款将由政府及好心人赞助,也就是每户可免费获得约40 平方米的新房。“看到这些村民马上就有新房住了,我心里特别高兴。”肖龙说。
扎根基层,服务农村,肖龙只是我市397 名大学生村官的一个缩影。
2010 年,我市以源城区为试点,开始探索选聘大学生村官。2011 年,这项工作在全市全面铺开。今年,我市第三批大学生村官已全部到岗。记者了解到,我市将继续扩大大学生村官队伍,到2015 年,全市将实现“一村一大学生村官”的目标。
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来怎样的变化?两年任职期满后他们的出路何在?记者近日走近这群驻扎在农村,在最基层“社会大学”历练沉淀的 “80 后”大学生村官们,探寻新一代 “知青”们的生活。
“新知青”要干一番事业
“年轻人,今天又来了,快来喝茶。”义合镇上屯村的大学生村官肖龙去探访村民时,总会受到村民的热情招待。
去年,当大学生村官招聘公告出来时,广东医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大四学生肖龙毅然选择跳回“农门”。他坦言,既有现实中就业压力大的考虑,更有回到农村去干一番事业的愿望。当时,整个班只有他一人选择回到农村做村官。
现任源城区埔前镇河背村村委会主任助理的朱扶容,也是当年班里唯一报考村官的大学生。比起班里别的同学每月四五千元工资,除去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后,朱扶容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是1800多元。
一方面是就业压力下的选择,一方面是把农村当做磨练的舞台,大学生村官成为了高校毕业生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途径。据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在岗大学生村官397 名,其中,大学学历的有204 人,大专学历的有193人。
“大学生村官们的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都比较高,他们到村里一般担任村党组织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有些还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高学历高素质大学生村官的下乡,既缓解了就业压力,又给村里带去了新的思想和活力。”市委组织部组织一科科长张燕雄说。
为确保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安心工作,我市乡镇(街道)与大学生村干部签订两年的聘用合同,并一次性给所有在职大学生村官发放2000 元的安置费。在工资待遇上,各县区都以本地乡镇(街道)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按时为大学生村官发放工作和生活补贴。
市委组织部还给每一名大学生村官购买了60 万元的保险,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了128.8 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作为大学生村官工作期间的补助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