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的心愿:等出去掌握资源了,再来回报乡村和村民们;等事业做大了,就把研究生女友娶回来。他们是正在奋斗的一个年轻群体,如何让他们更体面地生活?是当下中国的一项重要课题。
29万中国大学生村官走向何方?到底是挤进体制还是走出体制?2012年10月28日,本报《都市周末》以3位生存状态迥异的大学生村官为样本,走进了大学生村官群体。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村官群体的热切关注。湖南教育电视台联系本报对彭博进行了专题报道,三锦节能环保公司董事长等社会人士纷纷表示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扶。
中国年轻人的生存与发展,指向着一个民族的活力与未来。2012年最后一周,我们再次走进大学生“村官”代表,记录2012年里这个年轻群体的心路历程,倾听他们的新年心愿。
记者手记
愿每一个奋斗的青年都不被辜负
时代人物的简介中有一栏,月薪多少,当初我并不准备把这一栏加到大学生“村官”的稿件里去,因为3位村官的收入差不多,都不到2000元,扣险之后都是1700元左右,无论他们是在长沙还是怀化,也无论他们是省选村官,还是县选村官。
1700元能做什么,很难计量。但1700元意味着资助了女友的学业,应付了自己的日常开销之后,给母亲买一件羽绒服不得不仔细掂量;意味着花费了两岁女儿的奶粉钱之后,所剩无几;还意味着,属于年轻人的聚会不得不被迫减少,总不可能他们的休闲就只是在农村的田野上尽情追逐,或是躺在草地上数天上的星星吧。
他们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也不是村里人。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村官”拼了命也要往外考?不少是因为尴尬的地位让他们选择了暂别,至少他们“上岸”之后不会为了续聘这份工作还得小心翼翼。
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村官”要去创业?因为创业了,有好的“收成”了,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他们才有了最起码的底气和资本。
如何让大学生“村官”更体面地生活,如何让他们更多地享受发展带来的福祉?这成为了当下中国的一项重要课题。
2012年7月,大学生“村官”的出路被进一步细分。我们欣喜地看到,除了晋升渠道的打通之外,中组部等六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也详细列出了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扶持,对于他们发展渠道拓宽的描述。毕竟,体制内的份额只有那么多,能够加入到这其中的始终只是一小部分。而扶持创业,拓宽渠道才会使大学生“村官”中的大多数有所依靠。
大学生“村官”是我国20多岁正在奋斗的一个年轻群体的缩影。都说年轻人是国之栋梁与希望,只有让这个群体感受到有幸福,有保障,有未来,一个走向复兴的民族才不会断层,基础才会厚实,希望才会延续。
你好,2013。愿每一个奋斗的年轻人当时勇敢的选择不被辜负。
链接
中国行动
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
2010年4月29日,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5年内选聘10万大学生村官增长为5年内选聘20万大学生村官。
2012年7月29日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
中国明天
到2015年,全国一半以上行政村配备大学生村官。
经过3至5年努力,平均每个乡镇有2名左右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正职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逐步实现1/3以上行政村有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干部;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每个县(市、区)至少有3至5名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或继续学习深造,积极向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各行各业输送优秀大学生村官。
013时代档案·大学生村官
张家铭
年龄:27岁
籍贯:湖南怀化
基本情况: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南下深圳,通过考试成为大学生“村官”回报家乡,已入职一年。
收入:1976元每月(扣五险后,1800元每月)。
新年愿望:自己所在的村成为省委领导的联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