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那蒙镇大学生女村官:田埂上的"铿锵玫瑰"
2013-01-09 15:46:00

  走出了“象牙塔”,当所有的同龄人都奔向都市的时候,在钦北区那蒙镇有这样一群女孩子,她们选择留在了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成为了一名村官,长年累月和农民一起守望田间地头,守望丰收,守望着幸福。杨和玲:在田埂上“书写”青春

  去年8月底,刚大学毕业的杨和玲成为那蒙镇的第5名大学生村官。

  看到杨和玲时,感觉这个来自美丽的三娘湾的小姑娘身上有着同龄人没有的成熟和稳重,散发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气息。刚忙完材料的她和记者谈起了她这几个月来的“村官经”。“基层是最锻炼人,也是最能成长人的地方,平常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业余时我就用手中的笔宣传报道咱这里的农村农事,更好地为农村、农民服务。”

  在屯周村采访小杨时,不时有群众经过,大家总喜欢亲切地称她为“杨妹妹”。“以前一直认为村官离我们很远,可是这杨妹妹就是那么亲切,平常我有什么种植技术上的困难或家中孩子成绩不好,都会来找她帮忙。尽管她很忙,但是总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帮我们,她比我亲妹妹还亲。”白鸠村的李阿姨对小杨赞不绝口。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小杨的办公桌上还放着一个已经磨很光滑的小笔记本,只见上面整整齐齐地写着:一、家住白鸠村的萝卜种植户李尚斌因技术、销路问题发愁;二、屯周村老板梁升德呕心沥血为村里捐款、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一行行简短的文字,字里行间却渗透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这是我随身携带的一个小笔记本,平常有好人好事、新闻亮点就记下来。因为办公室经常要写材料、做统计等工作,所以我就只能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采访,然后晚上再抽空写稿。去年秋天,由于刚下来工作不久,对村里的道路也不是很熟,记得有一次吃完午饭,小杨就搭了辆摩托车到屯周村去采访一位在木片厂工作的60多岁的老奶奶。老人平常儿女不在身边,自己闲着就来厂里做下散活。采访结束后她才发现,附近根本没有车搭,只好顶着烈日徒步走了差不多1个钟才回到办公室。“虽然是又渴又累,但是想到老奶奶的笑脸,就有动力继续写材料。”回想起那次采访经历,小杨傻傻地笑着,脸上洋溢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

  陈海燕:就想为村民多办实事

  “陈爷爷,最近你身体还好吗?我们几个丫头今天有空,就下来看看您老人家。”大学生村官陈海燕握着陈爷爷的手,笑呵呵地问道。“好好,你们真有心了,那么忙还抽空来看我这老头,真是比我自己的儿女还亲咧……。”家住屯陈村8队的五保户陈杏男老爷爷说道。

  陈海燕做大学生村官数数已经有4个年头了。孤寡老人需要什么,贫困户最需要解决什么,哪家的留守儿童需要帮助,海燕总清晰记着。“这里的群众很淳朴,感觉就跟在自家一样。”说起自己的经历,满脸都是喜悦。

  “我一见到她就像看到了我那远在外地的女儿,她长年在外面打工,一年到头都不回来一次,海燕经常来我家帮这帮那的,真是我的好闺女呀!”派盘村的低保户李奶奶的女儿多年前出去打工,再也没有回来过。身边的人常常劝海燕,村官收入又低、工作又琐碎、编制又不稳,希望她另谋出路。可是海燕却说,“我很庆幸自己毕业后选择了村官这条路,这四年来的艰辛,不是一个旁观者可以体会的。但我始终相信只有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才能赢得群众认可,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因为有政策的激励,我可以再续聘留任,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能多为村民办点实事是我最大的愿望。”

  同一个“官名”,不同的梦想。她们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在一步一步地践行自己当初的理想,不论工作的条件有多么艰苦,寂寞也好、清贫也好,仍然坚持奋斗在农村第一线,她们是盛开在田埂上的“铿锵玫瑰”。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黄福兴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