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村官工作广东“佛山模式”又出新
2013-01-18 15:52:00

  2011年1月,中组部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了“全国部分省(区、市)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宣传推广佛山大学生村官工作模式。佛山市在认真总结近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思路举措,改进大学生村官选聘、培养、管理和服务工作,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2012年全市新选聘了253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统筹指导力度有新加强。一是市委领导带头“解剖麻雀”,明确工作思路。市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将大学生村官工程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周密部署、统筹推进。2011年5月23日至25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卫华深入到南海区西樵镇上金瓯松塘村开展驻点调研,将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调研重点内容之一,明确提出要坚持行政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等一系列要求。二是实施大学生村官“五四三”提升工程,强化培养锻炼。全面推行“五个一”培养法,即要求大学生村官每年完成一份调研报告、主持一次会议、负责一项工作、参加一次集体培训、联系一批党员群众;落实“四项制度”,即担任书记主任助理制度、参加“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参加干部年度述职制度和挂钩联系党员群众制度;突出“三个作用”,即发挥好大学生村官党员在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中的骨干作用,发挥好大学生村官联系年轻党员群众的桥梁作用,发挥好大学生村官建言献策村务重大事项的智囊作用。三是着力解决“出路问题”,完善激励保障。积极完善激励保障措施,让优秀大学生留得住、干得好、上得去,有奔头。积极推荐工作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参加村“两委”选举,加大定向考录公务员和镇(街)机关聘员力度。近年来,全市有380名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在大学生村官中公开考录了18名镇街公务员、200余名政府机关聘员。2011年首次面向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内的农村基层干部,公开选拔区级机关科级领导干部,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

  选聘质量有新提高。一是注重行政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提高人岗适配度。为确保选聘工作规范有序、公平公正进行,各区委组织部认真制定选聘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大学生村官的选聘程序、岗位和待遇等问题,增强选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高明区针对辖区内经济条件较好的镇(街),实行行政村定向选聘,以利于大学生村官迅速进入“两委”班子;对经济条件较差的镇(街),则采取将户籍条件放宽到现户籍或原户籍,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均衡配置。二是严格选聘标准,优化队伍结构。坚持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和回原籍优先的原则,注重从重点院校以及基层急需专业的毕业生中选聘大学生村官。2011年共有1450名考生报名参加全市大学生村官选拔,有253人被选聘。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83.4%,优秀团干部和学生干部占14.6%,毕业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的占12.3%。大学生村官的学历、素质和专业结构明显改善。

  管理和服务保障有新突破。一是完善聘用手续。选聘工作完成后,由各镇(街道)与大学生村官签订2—3年的劳动合同。参加完岗前培训和跟班学习后,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均被任命为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村团组织书记或副书记等职务。二是开展岗前培训和“上挂式”跟班学习。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由区、镇(街)统一安排岗前培训,以农村情况介绍、党建理论课程和基层工作技巧为主;接着,安排到镇街机关进行为期两至三个月的跟班学习,帮助熟悉机关工作方式方法和办事程序。三是改善工资报酬保障。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要求,落实大学生村官的经济报酬和医疗、养老、工伤保险等配套保障。三水区规定大学生村官聘用后享受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工资福利补贴,总额不低于2500元/月,并且参加社会保险。南海区丹灶镇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按“两委”干部70%的标准发放,极大调动了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四是建设大学生村官体验基地。与中国青年报合作在南海区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居)干部建设体验基地”,每年招收两批共100名大学生村官,通过课堂交流、情景演练、驻村体验、互动式学习等方式,让大学生村官了解佛山农村改革和管理的新理念新经验,提升管理创新能力,增强投身基层、服务农村的责任感、使命感。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刘雪道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