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记者在四川省采访时了解到,该省有50多个县市区相继创办了194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园,为有创业志向的大学生村官提供实战演练的场所,千余名村官通过进园区“孵化”,不仅找到了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也为激活一方经济提供了智慧引擎。
到园区集中创业与在村分散创业有什么区别?园区运作模式有哪些可资借鉴的亮点?记者实地走访了内江、宜宾、自贡三市的10多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园。
在内江市威远县高石镇石牛村创业园区,记者见到了正在园区忙碌的四位大学生村官,他们分别领办草莓种植、蚯蚓肉蛙养殖、鱼藕种养殖等项目。据大学生村官、石牛村村委会主任崔仕超介绍,这个园区创办于2009年,占地125亩,目前有12名大学生村官入驻,早的进园近3年,晚的去年才加盟。她在园区承包了1亩多草莓基地,园区提供一部分启动资金,并免费提供土地,至于种什么品种、产品销往哪里、技术如何引进全由自己负责,产生的效益个人与园区按照七比三的比例分成。陪同采访的威远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胡林仁解释说,该县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服务到位不越位。园区创办时完善了相关基础设施,如通路、通水、通电等,把个人不好办或者办不好的事情解决好。舞台搭好后,本人如何“跳舞”则不加干预,目的是将大学生村官着力培养成独立承担风险的市场主体。由于园区建设有一部分投资,加之前期土地无偿使用,所以产生的效益要分成,这也是市场经济法则所决定的。崔仕超坦言,在园区创业还是有一定压力的,但有压力不是坏事,有助于激发自身的活力,释放创业的潜质。她说,她是威远县种植草莓第一人,目前已到成都双流等地学习了草莓的种植技术,并尝试从网上引进多个优良品种进行试种比对,看看哪个品种更适合本地栽培,她的主攻目标是效益高的冬草莓。待取得成功经验之后,再向本村群众推广。
自贡市大安区庙坝镇是该区最偏远的乡镇,可庙坝镇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在当地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镇长金大平介绍说,目前该镇正致力于打造“川南肉牛之乡”,培植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为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理念新、头脑灵活,敢闯敢干的优势和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肉牛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镇政府先期投入30多万元建设了这个创业园,包括700多平方米的养牛场及其配套设施、1公里多长的自来水专用管道和一口深水井等,还流转了10多亩土地作为牧料用地,供大学生村官进场创业。“这些学生娃刚走出校门,手头没有什么积蓄,花父母的辛苦钱心理压力又大,不提供必要的公共设施服务,创业难以起步。”金大平道出了创办这个园区的初衷,“这样,就等于打造了一个永久性的创业孵化基地,前面的村官流动走了,后面的村官可以接着干。”记者在牛舍里与首批进入园区的两位女村官罗兴萍和廖玲交流时得知,她俩目前共饲养肉牛72头,打算再购进一批牛犊,争取年出栏一百头以上。创业园的运营模式是有统有分,镇里除提供必要的硬件服务外,还成立了肉牛养殖协会,统一制定发展规划、统一提供技术支持、统一发布市场信息等。而买牛、种草、喂养、销售等生产环节则由经营者自己负责,盈亏风险自己承担。罗兴萍兴奋地告诉记者,她俩养牛的消息在村里传开后,许多村民跑到牛场看,如今创业园所在的柑子村483户中,已有一半从事肉牛养殖,包括外出务工的农民,也纷纷回家养牛。2011年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罗兴萍当选柑子村党支部书记。
“要创业,先到园区亮剑。”宜宾市长宁县梅硐镇清江村大学生村官赵世伟如今已发展朝天椒种植300多亩,去年净利润16万多元。他的这番创业感受,道出了园区创业的优势,也是四川许多创业大学生村官的共识。大学生村官陈小川说,园区创业可以避免一些矛盾。他的一位村官同事,流转了几亩地种植经济作物,农民见到了效益后,有的要提高租金,有的要收回土地自己种,弄得他很为难。大学生村官江涛说,园区创业可以降低管理成本。他曾在任职所在村养殖10亩观赏鱼,当地一些村民出于好奇,今天你捞几条带回家,明天他弄两条玩玩,半年多时间因为亏本被迫停业。大学生村官廖玲说,园区创业可以提升综合效益。他们几个村官在园区错位经营,探索了一个产业循环链:种草喂牛、牛粪养蚯蚓、蚯蚓做成饵料卖给花鸟市场,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四川省各地设立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无论是平台打造还是机制探索,都有值得思考和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