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江苏淮安区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纪实
2013-04-12 09:29:00

  

 

  车桥镇张陈村大学生村官贾苑与本村大户共同创办了一个服装加工企业,吸纳了富余劳动力就业。图为贾苑在服装生产现场。 谈 天摄

  村官徐一醒,放弃了考公务员的计划,决心扎根农村干出名堂;

  村官李洁,偷偷拿出妈妈给的嫁妆钱投资搞生态循环养殖,深得村民信任;

  村官汤振,带动村里留守妇女搞创业,找到了自己人生事业的始发点;

  村官贾苑,在全区“公推比选”中样样领先,走上了乡科级领导岗位;

  ……

  从2007年起,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累计招聘大学村官370多人,目前在岗的有230多人。如何把这些新时代的村官迅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是摆在区委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

  区委书记吉子俊认为:不论这些村官将来是留下还是离开,我们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务实的举措,保证他们经过淮安区村官生涯的锤炼,成为一个知民情、有抱负、敢担当、作风实的有用人才。

  让“3+X”培养模式生根开花

  “3”是为村官们“量身打造”的个人发展愿景:宜官则官,宜农则农,宜商则商。

  “X”是培养的路径:了解社情民意,迅速熟悉农村工作,找到自己工作的落脚点。

  “X”之一:进入淮安区的村官,一来就从组织部门提供的十几个课题中选择一个,“百日调研新农村”,三个月后交上调研报告,进行评比。

  “X”之二:“6岗锻炼”,这六个岗位分别是信访、城建、集镇管理、招商引资、法律服务等,都是接触群众多、干事难度大的部门。每一个岗至少要待上两个月。

  “X”之三:上挂。将村官安排到区里重点难点岗位,如信访局、规划局、开发区等,挂岗锻炼。

  进入岗位的大学生村官,还有“十个一”制度的要求:每日一篇工作日志,每周办一件实事,每月相互交流一次,每月写一篇信息,每两月读一本书,每季度开展一次调研活动,每半年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每半年述职一次,每年开展一次评比。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谈 天 蒋梅茹 郭秋香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