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大学生村官出路观察
2013-04-17 14:03:00

  打造“干部培养链”

  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到中国移动东莞分公司客户经理,到惠阳区平潭镇独石村党支部副书记,再到平潭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黄彩香用短短五年时间,完成了身份的三次蜕变:大学生—都市白领—村官—党政领导干部。

  破茧成蝶的背后,既有着黄彩香投身于家乡建设的满腔热情,也有着惠州不断完善优先提拔大学生村官使用机制的探索实践。

  2011年,按照广东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惠州在大学生村官中定向招录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括黄彩香在内的三人脱颖而出,一跃跨入乡镇班子队伍。

  “大学生村官是特设岗位,既非公务员也非事业编。这条通道打造了一条全新的‘干部培养链’,既解决了身份认定问题,又为年轻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对所有大学生村官来说,都是一则相当利好的消息。”江远波评价道。

  田湘妮当时是惠阳区永湖镇虎爪村党支部副书记,也是那次定向招录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亲历者。虽然在激烈的PK战中遗憾落败,但田湘妮没有就此放弃,继续报考了当年惠州市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的乡镇公务员考试。“事实证明,关上一扇门,必会打开一扇窗。”田湘妮顺利考取公务员,进入永湖镇党政办,2012年转正后,田湘妮一直在惠阳区妇联任职。

  在惠州,与田湘妮有着类似经历的大学生村官也不在少数。江远波告诉记者,在省的统一部署下,惠州市内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县区乡镇党政机关,在有空编的情况下,每年都会拿出一定的职位,专门面向在村任职满2年的大学生村官招录公务员,并将其作为惠州储备后备干部的重要举措。据统计,目前已有57名村官顺利考取入编。

  “我们也在尝试一些自选动作,配合上级的规定性动作,打好‘组合拳’,不断拓宽大学生村官的‘出口’渠道。”惠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冯志光说。

  他告诉记者,2008年,惠阳在大学生村官中公开选拔了4名镇长(主任)助理。同时规定,挂职两年期满后考核合格的,若已考上公务员,则任其为所在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党政办副主任;未考上公务员的,任其为所在镇(街道、经济开发区)的事业单位副职。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李楠 张春浪 王妙玲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