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选聘制度实施以来,广大高校毕业生带着创业的激情与梦想,投入到广阔的农村天地之中,为乡村百姓发家致富点燃希望的明灯。宁陵县华堡镇马桥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赵华,就是其中的一位。近日,在两排猪舍的旁边,记者见到了这位身材中等、略显瘦弱的 “村官”。
走进赵华居住的屋子,里面光线暗淡,陈设简陋。左边是一张未上漆的木床,木床旁边,散乱地放着几个小凳子。凳子对面,一台十四寸的彩色电视机正放着节目。赵华2005年毕业于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专业2009年我市选聘大学生“村官”,赵华顺利通过了考试,回到家乡。赵华所任职的马桥村,耕地面积比较大,人均耕地1.3亩,村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收入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缓慢。赵华通过实地调查,认为马桥村要想脱贫致富,就必须立足本村土地资源优势,在发展种植养殖上做文章,才能走上富裕道路。
由于受2010年底猪瘟、蓝耳病的影响,马桥村多数个体猪场损失惨重,甚至有的个体猪场倾家荡产,并且这时生猪的价格走低,大多数人处在观望中,没有人再敢去贸然投资养猪业。就在这种情况下,赵华决心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村民搞养殖致富。然而,当他把自己要养猪的事告知家里人时,立即遭到了反对,都认为养猪不是知识分子干的事。面对家人的反对和社会上好多人的不理解,赵华坚定地认准了这条路,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东拼西凑筹资了6万余元,建起了一个可容纳150头生猪的养猪场。
由于没有养猪技术,赵华就跟华堡镇畜牧站的技术员学、跟同村有经验的老养殖户学,还跑到商丘周边的豫东牧业有限公司、华中牧业有限公司等几个大型养猪场学习防疫知识。在学习养殖技术的过程中,他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一天一趟、有时一天几趟地往人家的猪场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揣摩,赵华终于掌握了生猪饲养技术。2011年,生猪价格一路攀升,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养猪的信心和决心。刚开始时,引进仔猪80头,一切都很顺利,但一段时间后,由于卫生、防疫不达标,仔猪出现了腹泻高热等症状,急得赵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天到晚待在猪圈里,照着书给仔猪打针下药。有时,他一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那几天下来,他瘦了整整8斤。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2011年8月份,出栏生猪100多头,纯利润达5万元。去年9月份,他又引进仔猪140多头,并聘请专业技术人才过来帮忙,养猪场从此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看到赵华的猪场获得的巨大经济效益,无疑给村民们吃了定心丸。许多村民纷纷找到赵华,表示也想从事养殖业。在赵华的热心帮助下,有些村民建起了养猪场和养鸡场。目前,本村赵书海养猪场生猪存栏70多头,纯利润达4万余元;本村村民赵红响的蛋鸡养殖场存栏3000多只,日产蛋200公斤。今年,赵华再次投入8万余元,建了一个大型沼气池和3个蘑菇种植大棚,2个蔬菜种植大棚。预计今冬明春,就可以形成滚动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