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江苏无锡大学生村官抱团创业“自我造血”
2013-05-08 16:10:00

  农村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种灵芝致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城区的大学生村官创业之路该怎么走却缺少复制模式。昨天,记者见到了北塘黄巷街道民二社区26岁的社区书记曹燕,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她最近又多了一个“燃青修远亲民商务服务社”总经理的头衔。在她的带领下,服务社短短几个月已产生经济效益7万余元,成员们把盈利资金转为公益基金,带动社区更多的贫困、失业青年一起创业。
  学习社打造成创业平台
  香气四溢的咖啡吧、简约的读书角、时尚的工作室……“燃青修远亲民商务服务社”充满着浓浓的青春气息。几个月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学习社,黄巷街道通过省聘、自聘的64名大学生村官时常集结在此进行常态化自学。
  学习社一改传统培训模式,成立了尚阅社、桌游社、篮球、羽毛球俱乐部等18个兴趣小组,还开展了破冰熔炼、沙漠掘金等互动式体验,社工案例分析、思辨会、知识风暴、心理辅导等交流式探讨,更到苏州、杭州、军营等地进行考察,并取得了“社区工作ISO体系建设”等项目成果。“社团化”管理有效激发了大学生村官们的办事活力。
  然而村官们显然有更大的“野心”。“我们的活动经费都是由区里和街道拨款的,一年的培训也要花费两三万元,我们希望学习社能够市场化,自己养活自己。”曹燕说。当大家把这个想法提出来以后,黄巷街道积极争取市专项扶持资金。去年年底,“燃青修远亲民商务服务社”正式成立,注册资金20万元,街道亲民党群服务中心还为服务社配备了700平米工作场地,并斥资5万元完善硬件设施。服务社经营范围为商务活动、图文设计、信息咨询等,人员全部由村官担任,已进入2013年全市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库。
  村官群体积极“自我造血”
  注册以来,服务社承接了来自社团、政府机关、街道社区转包的多项活动策划、网站设计等业务。“3月份市里面的985高校座谈会就是我们策划的,北塘区的助残网网页和防走失爱心联系卡设计、街道的亲民党群服务中心宣传彩页制作、社区的活动室装修以及一些联谊活动的策划,都是我们负责的。”曹燕如数家珍。
  她说,目前服务社已开展创业项目10个,产生经济效益7.1万元。自主品牌《社区工作者服务标准化手册》得到市场化推广,受到许多社区工作者的欢迎。“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专业进行分工,有的负责谈生意,有的负责设计,有的负责策划,还有的搞接待和财务。”大家都发挥了所长。
  在这些业务中,服务社接到的最大的“单子”就是由区委组织部交由其承办的“北塘区第二期大学生村官”培训班。从教学方案、课程安排、师资配备到后勤保障等方面,服务社成员们作了一个月的精心筹备。北塘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费菲对此赞不绝口,“现在不是流行政府购买服务嘛,我们就放手让他们去办”。
  她介绍,区里第一期大学生村官培训是由市委党校承办的,一些课程设计偏向宏观,而服务社成员本身就是大学生村官,他们又到基层去摸底调查了其他村官的学习需求,所以开展的培训更接地气,最终获得了主办方认同、学员满意和承办方创收的“三赢”效应。“还有4期培训,我们仍旧交给他们承办。作为政府部门,会以优先购买等方式,鼓励大学生村官争做富民项目。”
  盈利资金转为公益基金
  曹燕是“燃青修远亲民商务服务社”的法人,自从担任了总经理一职后,工作延伸到了“8小时”以外,她却一点都不喊苦。“刚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时,我就立志要创业,现在做的正是我喜欢的事情,所以乐在其中。”
  创业实体一天天走上轨道,大学生村官也逐渐成长为一支“基层致富”的生力军,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此。服务社将创业富民与服务群众相结合,把盈利资金全部转为公益基金,创设“百姓口碑网”公益网站,开展如扶贫帮困、就业帮扶、亲子教育等公益项目,累计服务居民群众300余人次。
  “这是我们学习社走市场化的初衷。”曹燕说,有一次在一场婚礼上,听到身边的残疾青年也渴望拥有专业的婚庆服务,但是没钱置办,她就想到学习社完全有力量举办类似的公益服务,但首先得拥有自我造血功能。“而现在,我们有能力将公益做大做强了。”
  作为民二社区的书记,曹燕打算以民二社区为试点,将服务社拉到的单子转接给辖区内的贫困大学生和未就业的闲散人员,或是拿出一部分扶持资金交给有创业意愿的人员进行自运转。
  曹燕说,社区有位居民,儿子下肢截瘫,又跟老婆离婚了,他很想出去工作,但是要照看儿子走不开,“不过他儿子会做手工艺品,我们打算帮他开个淘宝店,这样他就能一边卖东西一边看儿子了”。亲民商务服务社践行以创业孵化创业来服务居民群众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城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品牌特色道路。

来源:无锡新传媒网 无锡商报   作者:陈菁菁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