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江苏镇江大学生村官工作演绎“升级版”
2013-05-17 11:15:00

  江苏省镇江市先后选聘890名大学生村官,2011年提前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目前在岗村官651人,有56人成长为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23人被选拔为副乡科级领导干部,20人担任市、县两级“两代表一委员”。有3个集体被表彰为全省先进,张博等4人被评为全省优秀大学生村官。回眸镇江市大学生村官工作轨迹,呈现的是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

  定位由现实需要向战略需要转变

  2006年,镇江市在省内率先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这是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而作出的一项创新举措。面对新的形势,该市及时转变工作定位,将大学生村官工作提升到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抓。市委明确要求把大学生村官努力培养成为推动富民强村的“带头人”、广大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市委组织部加强教育培训、培养选拔和考核管理,进一步提升培养选拔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和各类人才的重要来源,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培养选拔100名县、乡后备干部人才,100名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100名创业富民带头人,100名社会管理人才,力争三年内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2名以上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每个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中至少有1名大学生村官,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能够担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年轻干部队伍。目前,该市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社区“两委”正职以上干部的占比超过11%。

  选聘由量的积聚向质的提升转变

  “选好种子才能育好苗,育好苗子才能结好果。”几年来,该市不断提高选聘标准,严把“入口关”,通过严格的竞争机制,注重选聘德才兼备、有志于到农村干事创业,作风踏实,社会实践能力比较强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大学生村官队伍,努力实现组织满意、农民满意、大学生满意的目标。从2008年起,每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80%以上为党员,90%为优秀学生干部或优秀团干部。为进一步提高选聘层次,2011年底启动与全国“985”高校的对接,面向全国38所“985”高校选聘一批优秀毕业生到村任职。2012年,先后组织了两批“985”高校毕业生到该市驻村调研,对实践中表现优秀、本人愿意、基层需要的39名优秀毕业生进行了双向选择,占全年选聘数量的45%,占比位居全省前列。2013年该市计划选聘100名以上“985”高校优质生源,目前已有350名“985”高校毕业生到该市驻村实习,其中硕士研究生占三分之一,包括清华大学的3名硕士。驻村实习人数为全省各市第一。

  培养由单一路径向多元发展转变

  该市积极探索创新,在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适合农村需要的人才基础上,力促多元化发展。

  留村续聘导向变得更加鲜明。2012年,该市对238名三年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聘期考核,对考核合格等次以上的大学生村官进行续聘,续聘率100%。

  定向招录渠道变得更加宽广。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面向大学生村官进行定向招录,2009年以来,四年共拿出89个公务员职位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考,占选聘大学生村官总数的10%。有76人分别被神华集团、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寿江苏分公司、中国电信公司等大型国企定向录用。

  选拔使用方式变得更加灵活。积极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公开选拔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大胆予以提拔使用,及时推荐作为乡镇(街道)后备干部人选。采取“市县联动公开选拔”方式、抓住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换届等契机,推动一批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

  鼓励创业机制变得更加有效。推进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抱团创业,建立8个实践培训基地、2个教育培训基地,成立14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园。会同市财政、人社局每年从全民创业扶持资金中预算安排200万元,对创业大学生村官进行奖励与扶持,改变过去“抱着走”为“扶着走”。2012年,会同团市委为创业大学生村官搭建产品直销绿色通道;与省三农基金会联合举办现代农业专题培训班,邀请5名台湾专家到该市授课,并实地指导大学生村官创业。加大与金融系统和担保公司的合作协调,积极为全市大学生村官申请免息免担保贷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5名大学生村官领办、创办项目93个,投入资金1205.5万元,创业贷款410万元,销售收入4890万元,贷款和销售总额实现双翻番。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许露露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