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王继成(左二)与菇农探讨食用菌种植技术 王继成 摄
“首先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位普通农民,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这样才可以逐渐利用自己所学知识,用科技的力量带动乡亲们共同发展。”受到过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接见的平泉县大学生村官王继成这样描述其所做出的成绩。
王继成出生在承德市平泉县毛兰沟乡蒙古营子村,2008年6月,就读于衡水学院的他即将面临毕业,有一天,正在保定高碑店市一家知名企业实习的他得知河北省正在招聘大学生村官。
是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农村?23岁的王继成面临着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
“好不容易从农村走了出来,而且找到了工作,每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回到农村能干什么?”王继成的父母在电话里对儿子说。
“那几天,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件事,真的可以说是在煎熬。”经过深思熟虑,王继成还是决定回到农村。
随后,通过考试、培训,王继成成为河北省第一批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当村官
村里来了大学生村官,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王继成立刻成了平泉县黄土梁子镇梁后村的新闻人物。
“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能干什么呀!”村民们议论纷纷。
王继成渐渐感觉到了工作的压力,怎么才能打开工作局面,让群众信服自己呢?他开始整理思路,把“腿勤,嘴勤,脑勤”作为接近群众,联系群众的法宝。一有时间,王继成就奔走在田间小道,与农民谈心,了解生产所盼,生活所需。
一个半月时间过去了,刚买的新鞋走破了,皮肤晒黑了,但他的笔记本子‘记’厚了,与群众的感情拉近了,得到的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了。
为了方便,他还手绘一张村庄示意图,上面准确记载了每一户村民的住址,耕地和林地的位置,详细的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况。
刚来时,村民叫他“王书记”,现如今,村民亲切的喊他“小王”,就像叫自家的孩子一样亲近自然。
“这不仅是一种称呼的改变,更代表了村民把我当成了自己人。”王继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