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徽首次从大学生村官中公开选拔448名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或书记。其中,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381人,村级党组织书记67人;男性214人,女性234人;平均年龄25岁;专科157人,本科284人,硕士研究生7人。
3月底,安徽省委组织部开展面向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或书记作出部署,计划选拔400名以上。在公选工作中,大部分市、县(市、区)在选拔考试之前,增加工作实绩评定环节。即对大学生村官的任职经历、考核情况、创业富民、履职尽责等方面进行量化打分,将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转化为公选成绩。按照实绩评价得分、选拔考试得分形成的综合成绩确定差额考察人选,确保将干实事、素质强、公认度高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出来。
安徽省在公选中突出“干什么,考什么”,确保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就能考得好。针对大学生村官岗位特点创新笔试、面试形式,采取撰写调研报告、竞职演说、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重点测试考生的基层调研、综合协调、组织领导、问题解决、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黄山市笔试工作采取组织考生集体到村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的形式进行;滁州市南谯区邀请乡镇党委书记、农业部门负责同志参与笔试出题工作,重点测试胜任村级党组织书记岗位必须具备的能力;桐城市、芜湖县、定远县在面试前增加竞职演讲环节;南陵县集中组织面试人员到村调研,以“如果我是村党总支书记”为题,展开竞职演说;太和县采取擂台赛的形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面试;临泉县在面试中按照专业评委组和乡镇观摩组“8+2”加权评分办法确定面试成绩。
各地在组织考察环节,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征求意见等方式,实施反向测评,全面了解考察人选的政治立场、宗旨意识、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工作表现等情况,发现有硬伤的一票否决。在最后确定人选时,大多数县(市、区)召开县(市、区)委常委会进行差额票决。池州市书面征求纪检、信访、监察、综治等部门对公选考察对象的意见;来安县采取“民主测评”与“德的测评”双测评形式,全方位考察人选;宿松县通过正向测评和反向测评形式,全面考察人选。